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冤词

古文尚书冤词

八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二十九篇,由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四十五篇,得于孔子故宅壁中。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于朝,其书三十三篇,内容大致与今文《尚书》相同,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之二十五篇,后世称作伪古文《尚书》,亦称“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笃信此书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直至宋代,吴棫、朱熹始疑晚书系伪作,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寻出晚书破绽颇多,在此基础上,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潜研《尚书》三十余年,著成《古文尚书疏证》,胪列晚书、孔传作伪证据凡一百二十八条(其中二十九条有目无文,实存九十九条),确定晚书、孔传均系伪作。《尚书》辨伪至阎氏基本完成。奇龄学识渊博,好为驳辨以求胜,针对阎氏等人之《尚书》辨伪,遂作《古文尚书冤词》以力辨古文《尚书》为真,其书分十部分:一曰总论、二曰今文尚书、三曰古文尚书、四曰古文之冤始于朱氏、五曰古文之冤成于吴氏、六曰书篇题之冤、七曰书序之冤、八曰书小序之冤、九曰书词之冤、十曰书字之冤,凡此皆为伪书申冤而作。其说多出于巧辩。书出,不为学界所信服,《四库全书总目》驳之甚详。此书为伪古文申冤虽无足取,然指责阎氏书中之疏漏,尚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现存版本有《西河合集》本。

猜你喜欢

  • 闲道录

    ① 十六卷。明沈寿民(生卒年不详)撰。沈寿民字眉生,号耕岩,宣城(今属安徽)人。崇祯(1628-1644)中实行保举法,巡抚张国维以沈寿民应诏。入京师,弹劾杨嗣昌夺情,熊文灿抚贼,疏中语抨击阮大铖。福

  • 才兹经说

    二卷。清末王兆芳撰。兆芳字漱六,江苏崇川人,生卒年不详。曾就学南菁书院,为经学家黄以周的高足弟子。治经尤长于三礼。篇名“才兹”,取草木初生滋益之义。此书解经,不乏佳作。如“说稽古”,融会贾逵、马融、郑

  • 禹贡论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详见《易原》)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

  • 十三经断句考补

    一卷。此书前有序八篇。首篇撰者署祁俊藻,其余七篇皆没有撰者姓名。又书面题“十三经断句考十三卷,嘉定钱绎小庐先生著”。祁序同。他序皆称既勤。按钱氏《艺文志》,既勤名东垣,乃钱绎之兄,不是钱绎本人。诸序之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觉迷蠡测

    三卷。明朝管志道(生卒年不详)撰。除此书外,还撰有《孟义订测》已著录。《剩言》一卷、《附录》一卷。《觉迷蠡测》一书,旨在阐发佛理。以自序中所书江阳段侯幻然子传来一札为由,书展“大觉起迷之生相及老释差殊

  •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

  • 楚辞节注

    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

  • 两罍轩彝器图释

    十二卷。清吴云撰。吴云,详见《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条。吴云少从张廷济、徐渭仁等游,留意金石之学。所藏彝器百余,皆图其形式,释其文字。卷一、二为商器,卷三、四、五、六、七、八为周器,卷九为秦、汉器,卷

  • 济宁州志

    十卷。清廖有恒修,杨通睿等纂。廖有恒,字柴坡,四川谢洪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济宁州知州。考济宁州志,创修于明弘治辛亥。万历己酉,济宁道副使王国桢以该过于简略,决定予以增修。康熙十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