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疏证

古文尚书疏证

八卷。阎若璩(1636-1704)撰。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第。若璩博通经史,长于考据,尤精地理,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大清一统志》及《资治通鉴后编》,世宗居潜邸时,闻其名,延至京师,卒。其著述,除《古文尚书疏证》之外,尚有《四书释地》、《孟子生卒年月考》、《潜丘札记》、《毛朱诗说》、《日知录补正》、《丧服翼注》、《眷西堂集》等。《古文尚书疏证》又称《尚书古文疏证》。《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较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以其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两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大致与今文《尚书》相同,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称为“古文”、亦称作“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即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笃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然皆未能条分缕析,提出作伪之明证。直至明代,梅鷟著《尚书考异》,始参考众书,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唯其为见闻所囿,搜集作伪证据仍多有未周。若璩年二十读《尚书》,至晚书二十五篇,即疑其伪,后潜研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著成此书。作者于前人辨伪基础上,从晚书与古籍不合、与史例不合、与古史不合、与典制不合、与历法不合、与地理不合,与训诂不合、与义理不合等八方面入手,条分缕析,详加考订,胪列晚书及孔传作伪证据凡一百二十八条(若璩殁后,传写佚其第三卷及他卷十余条,总计佚失二十九条),确定晚书二十五篇及孔传均系伪作。自宋以来,旷日持久的《尚书》辨伪工作至此基本完成。此书可谓《尚书》辨伪集大成之作,于《尚书学史中占有极高地位,于今人研究《尚书》仍有极大参考价值。唯此书乃系初稿、未及删订,故前后编次稍嫌凌乱;且书中往往旁及他文,动辄盈卷、究属支蔓;个别考证,仍有疏漏。其后王鸣盛撰《尚书后案》、毛奇龄撰《古文尚书冤词》,于是书皆有所补正。此书初成四卷,黄宗羲为之作序,后续写四卷,由其孙学林始刻于乾隆十年(1745)。现存初刻本、清沈彤抄本等。

猜你喜欢

  • 戎车日记

    一卷。明许德士(生卒年不详)撰。德士字雪城,籍贯无考。曾参与卢象升军务。该书专记象升在贾庄殉难一事。象升简介见《卢公遗事》条。现有旧抄本。

  • 戴简恪公遗集

    八卷。清戴敦元(1768-1834)撰。戴敦元,字士旋,号金溪,谥简恪,浙江开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平生喜欢读书,专工注疏,著有诗集及《戴简恪公遗集》。该集是其门人吴钟骏前后连缀,胡次瑶编

  • 清秘述闻续

    十六卷。清王家相、魏茂林、钱嘉福等撰。王家相,号艺斋,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二十四年由翰林院编修考选江西道御史,官至河南南汝光道。魏茂林,号笛生,福建龙岩直隶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曾

  • 词径

    一卷。清孙麟趾(生卒年未详)撰。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江苏苏州人。此为论词之作。首末二部为学词常法,中部为作词十六要诀。学词法虽浅近,且前人亦有多言。然造语简质,易于领会。如谓:“梦窗足医滑易之病,不

  • 疣赘录

    九卷。《续录》二卷。明顾梦圭撰。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七年(1538)前后在世。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本书为顾梦圭所自编,同里归有光为序

  • 黔南丛书

    六集,四十八种,附别集十三种。任可澄(1877-1945)等编。任可澄原名文,号志清。光绪年间举人。清末时曾创办学堂、组织宪政预备会等。1911年参与贵州独立,并任军政府枢密副院长,后任观察使、道尹等

  • 易图条辨

    一卷。清张惠言撰。所谓“易图”,首论河图洛书,次辨刘牧太极生两仪、天地数十有五诸图,再次为朱子启蒙图、太极图、赵撝谦天地自然之图、赵仲全古太极图、参同契纳甲图、皇极经世、读三易备遗、卦变图等。张氏谓洛

  • 时务论

    一卷。晋杨伟(生卒年不详)撰。伟字世英,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曾任尚书郎,征南军师等职务,参与并修造了《景初历》。杨伟一生勤于著述,据《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记载:“《桑丘先生书》二卷,晋征南军师杨伟

  • 癸巳孟子说

    七卷。南宋张栻撰。张栻详《癸巳论语解》条。该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癸巳,故名。该书以二程理学为旨归,分章串解《孟子》义理。指出天、理、心异取而同体,“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

  • 吕后斩韩信

    见《前汉书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