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

七十四卷。清姚鼐(1731-1815)选编。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主讲各书院。人称惜抱先生,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刘大櫆的文章七百余篇。不收经书、子书及史传文章。所选以“唐宋八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作品为主。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代表桐城的散文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桐城学习、写作文章的途径。全书分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所选文章按类编排。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是一部广为流行的古文选本。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年间康绍镛刊初稿本,附有姚鼐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鼐晚年定本,删除圈点,光绪时李承渊刊刻又恢复圈点。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此书广泛搜集古人以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对所选文章的评语和圈点,列有总批、眉批,兼加简注,颇便习读。后来王先谦、黎庶昌二人均有《续古文辞类纂》。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三十四卷,仿姚书体例,续选乾隆至咸丰间自姚范至吴敏树三十九家,文章四百五十五篇。其分类全依《古文辞类纂》,但未补选诏令、奏议、辞赋等类文章。此书光绪八年(1882)编成,由王氏虚受堂刊行。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实为承袭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之宗旨,扩大选录范围,收文四百四十九篇,分上、中、下三编,十一类,成二十八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刊行。此后,近人蒋瑞藻又编《新古文辞类纂》,仍仿姚书体例,辑录晚清至民国初年薛福成至蒋尊簋九十家文一千零一十五篇。书成于民国初年、1922年由中华书局石印稿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燕京评花录

    见《品花宝鉴》。

  • 文太青文集

    二卷。明文翔凤(约162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东极篇》(辞目)。此本为其七代孙三捷所手钞。上卷为讲章,下卷为诗赋杂作,为偶然选录之本,而非完帙。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钦定词谱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 江山人集

    七卷。明江瓘(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江瓘,字民莹,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间曾补诸生。因病弃举业。著有《名医类案》。是集凡诗五卷,文二卷。汪道昆为其作传,称“其少补诸生,以病谢举子业,专事吟咏

  • 周易郁溪记

    十四卷。清郁文初撰。郁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都标为“卷下”以统之,不再分析卷目。此系编次者失误。

  • 同安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吴堂等修,刘光鼎等纂。吴堂,武进人,举人。嘉庆二年(1797)任同安县知县。刘光鼎,举人。按同安县有志始于明成化间。其后屡经纂辑。乾隆三十二年(1767)邑令吴镛复议重修。迨乾隆四十

  • 功顺堂丛书

    十八种,七十五卷。清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潘祖荫曾编辑《滂喜斋丛书》,后来又编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八种,史学著作二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

  • 郁冈斋笔尘

    四卷。明王肯堂(1549-1613)撰。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一号念西居士,明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王肯堂精于医学,著有《肯堂医论》、《证治准绳》、《重

  • 三才图书

    见《三才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