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地丛考初编

史地丛考初编

一册,续编一册,三编一册。《史地丛考初编》辑考证之文十篇:①龟兹语考。说明在西域发现的乙种吐火罗语为龟兹语。②王玄策使印度记。辑唐书并释藏之文、考证王玄策使印度事。此二篇为烈维(Sirevi)撰。③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说明古代的高昌、辽、金、元的和州、火州,都在哈喇和卓。④沙州都督府图经及蒲昌海之康居聚落,据敦煌发现的沙州都督府图经写本,考证唐初有一康国首领东来蒲昌海南,率领部众,因成村落。⑤吐谷浑为蒙古语系人种说,说明历史上的吐谷浑也称阿柴、阿赀,为蒙古语系的种族。⑥为埃及亚历山大城说,即那先比丘经的阿荔散,大概指亚历山大城。⑦中国干漆造像考。干漆造像古代称谓不一,如元代称搏换,又称脱活;明代称脱河,此法创始于晋代。以上五编为伯希和撰。⑧《大月氏都城考》历考吐火罗故地八百年沿革,说明大月氏都城初在巴达克山(Badakhsan)后迁到薄罗(Balkh)。⑨《魏略西戎传笺注》、考证魏略西戎传入西域三条路沿线各国。⑩宾考、考证古代的宾就是唐代的伽湿弥罗(Kasmirà)唐代的宾则指迦毕试(Kapiai),以上三篇都是沙畹(E,charawnes)撰。续编辑考证之文四篇:①《扶南考》辑历史文字考证扶南即柬埔寨,地域略大。②《真腊国土记笺注》用梵语、吉蔑语等,考证《真腊风土记》中的名物,以上二篇是伯希和撰。②《越南历朝世系》,参考越南史书,考证越南历朝世系,始于鸿庞氏,止于泰帝。由迦节(J,Cadiere)撰。④大藏方等部之西域佛教史料,据大藏方等部的日藏、月藏等经,考证诸国名称,并说明诸经多由西域传到东方,由烈维撰。三编辑考证之文四篇,马司帛洛(H,Maspero)撰。①唐代安南都护府疆域考,据中国史籍及安南史录考证唐代安南都护府所辖州县。②李、陈、胡三氏时安南国之政治地理,考证安南都护府废止以后,明代交距布政伎司建置以前,安南行政区域分合沿革情况。③秦汉象郡考,据《山海经》中沅水、郁水两条;《前汉书》引茂陵书一条,考证象郡的地理位置。④汉明帝感梦遣伎求经事考证,辑《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感论》、《吴书》、《化胡经》、《后汉纪》、《后汉书》、《冥祥记》、《出三藏记集》、《高僧传》、《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汉法内传》、《魏书》中的文字,考证西汉未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情况。共写成十八篇,许多考证颇为精深详明,有裨于史学。尽管有附会之说,但此书有商务印书馆本。

猜你喜欢

  • 宜稼堂丛书

    七种,二百五十六卷。清郁松年编辑。郁松年字万枝,号泰峰,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恩贡生出身,好读书,筑宜稼堂,藏书达数十万卷,道光、咸丰间江南藏书家之善本多归于此。松年亲手校雠,选元明旧本世不多见者,

  • 井观琐言

    三卷。旧本题宋闽南郑瑗撰,钟人杰的《唐宋丛书》也著录为宋人郑瑗。但后世学者据书作者称明为国朝,其所评论者多明初人物,而断定此书决非宋人所作。又据弘治《八闽通志》,载有莆田人郑瑗,朱彝尊《明诗综》也载有

  • 禘祫觿解

    一卷。清孔广林撰。该书序言认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人鬼莫大于禘祫。”禘祫之义,汉魏以降聚讼纷纭。《禘祫觿解》取汉以来诸儒禘祫之解,参考《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周礼》,辨禘祫之义。共计二

  • 毛诗订本

    七卷。清吴懋清(详见《毛诗复古录》)撰。此书成于道光癸卯(1831)年。时吴氏年已七十。卷首自序述其治诗大旨,经文则并列诸家,据《尔雅》以订其误,古通者听之,异义者存之,其序苟有一字可存则据古籍衍成之

  • 笃志斋春秋解

    二卷。清张应誉(详见《笃志斋周易解》)撰。应誉究心于宋儒之学,于群经都有著述,尤深于《易》、《春秋》,撰有《笃志斋经解》五卷,《笃志斋春秋解》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不释《春秋》全经,有所论说,就分别条录

  • 松亭行记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月,出喜峰口。高士奇皆扈从。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

  • 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析言论

    一卷。晋张显(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张显的生平事迹,今已无从确考。《隋书·经籍志》杂家类中言:“《析言论》二十卷,晋议郎张显撰,亡。”《古今训》十一卷,张显撰。唐马总在修《意林》时,称《析言论》十卷,与

  • 满汉合璧翻译书信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清初满洲士大夫,以国书语言通情素,叫作札什函。此书为翻译书信的底稿,为好事者所编存。全书共十五篇。为(满文略)春候;(满文略)夏候;(满文略)秋候;(满文略)冬候;(满文略)暂别候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