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解

周易参同契解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或以内丹解,或以外丹注。主内丹者认为乾坤是自身的天地,坎离为自身之日月,以神运自身精气结而成丹。主外丹者强调乾坤鼎炉,运火炼烧五金八石之类而求汞铅真宝。五代后蜀彭晓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他于前序中说,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即《金碧古文龙虎上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因自觉未尽纤微,又作《补塞遗脱》一篇,继演丹经之玄奥。彭晓还制有《明镜图》,以明《参同契》之旨。陈显微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的善本,所以他据彭晓所述,常引《金碧古文龙虎经》之语解《周易参同契》。据陈显微自序,他认为一物一身为一乾坤,而人的一身,阴阳、性命、魂魄、寤寐、动静、生死之类都是由一而生二;认为修金丹是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道,丹是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男女使二者又变而为一。以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而又都归于一,然后会于丹。认为金是五行之极数,五行相生至金而极。即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最后生备有五行之气。认为金之为宝,熔之得水、击之得火,其柔象木,其色象土,水火土木四种性质俱备,所以历万年而不朽,经百炼而更坚,是刚建纯阳的至宝。天得纯阳,所以称乾为金,一得纯阳叫金丹,神得纯阳叫金仙。认为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修炼金身不坏之体就是此道。后世道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多将其与彭晓注本相比较而评说,郑伯谦认为彭晓本其注文虽详,而真机尚隐。称当时俗解以旁门附会,视彭益舛,贻误后学,不足以观。认为陈显微本训解“言入微而义释,辞不费而理彰”(见此书《原序》)。王夷认为彭晓本只有“首《序》与《明镜图》得魏公之旨。”而陈显微之解“犹《春秋》之有《左传》,又得杜预为之解也。”(见此书《后序》)清代学者称此书诠释详明,在《参同契》诸注中尤为善本,是尽言内丹的一家。近代学者研究《参同契》也多以此书为参考典籍。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典引辑要

    十八卷。清丁昌遂(生卒年不详)撰。丁昌遂字秀崖。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其内容为广泛采录旧有的文章,櫽括文章的大略而分类编次。书的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于古典。

  • 白露山人遗稿

    二卷。明黄傅(约1460-约1499)撰。黄傅,字梦弼,自号白露山人,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终监察御史。著有《白露山人遗稿》。是稿收诗、文各一卷,因其住所在兰溪县白露山

  • 忠节录

    六卷。明张朝瑞撰。朝瑞字子祯,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先是,有宋端仪《革除录》、郎瑛《萃忠集》等17家记载明初逊国诸臣的事迹,但此类著作互有

  • 因柳阁词钞

    二卷。清焦廷琥撰。生卒年未详。焦廷琥有《尚书伸孔篇》。是编大题《因柳阁词钞》,小题《对花词》。据其自述,养病村居,启椟检得《花间集》、《花庵》诸词选,诵而爱之,间伤其体,故名曰《对花词》也。其小令时有

  • 漫叟拾遗

    一卷。此编选录唐元结之义,不著编辑者姓名。卷末有竹冈居士跋称:“《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

  • 风流棒传奇

    二卷。清万树撰。万树生平详见《空青石传奇》条。该剧写书生荆瑞章因倾慕才女谢林风,入试时,竟以谢题壁诗及自作和诗乱写卷上。出试场后,因追踪谢林风而误登赖参将赴任之船,被缚于船头,得参将内侄女倪菊人怜爱释

  • 性理辨义

    二十卷。清代王建衡撰。王建衡见《读史辨惑》条。全书分二十篇,十五门类、计有“原理”、“原气”、“原天”、“原生物”、“原性”、“原命”、“原道”、“原德”、“原伦”、“原学”、“原鬼神”、“原人鬼”、

  • 捧月楼绮语

    八卷。清袁通(生卒年不详,当为乾、嘉间人)撰。袁通字兰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之子。工填词,辑有《饮水词抄》,著有《捧月楼词》。袁枚以诗古文,雄踞一代,独生平未尝为词。袁通甚好填词,故以其余力,

  • 严州府志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

  • 论语古训

    十卷。清陈鳣(1753-1817)撰。鳣字仲鱼,浙江海宁人。著有《经籍跋文》一卷、《对策》六卷、《续唐书》七十卷、《六艺论》一卷、《说文正义》二十卷、《说文声系》十五卷。是书卷首有阮元作的序,还有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