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鉴

唐鉴

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吕祖谦注。范祖禹(1041-1098),北宋史学家,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四川成都)人,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司马光设局编修《资治通鉴》,范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其间曾居洛十五年,潜心著书,以其所得,著成《唐鉴》一书,书成以后,又授官秘书省正字。哲宗即位,又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后又升至著作郎兼侍讲,以后又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翰林学士,绍圣初,被劾所修《实录》有诋诬神宗之处,明附司马光,后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死于贬所。吕祖谦(1137-1181)。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伯恭。隆兴(1163-1164)时期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三年(1176年),授予秘书郎,预修《徽宗实录》,书成,迁著作郎,领修《皇朝文鉴》(即《宋文鉴》)。他治学主张经世致用,为婺学(即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历代制度详说》等。范祖禹撰写的《唐鉴》一书,上自唐高祖,下迄昭宣,摄取大纲,予以论断,写成十二卷,后来吕祖谦作注,乃分此书二十四卷。此书写成以后,受到世人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说:“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但这本书也有它不足之处,如《资治通鉴》把武则天执政时期,单独纪年,而范祖禹的《唐鉴》则把这段时期附以唐中宗。《唐鉴》一书有宋版小字本及元版;明吕镗刊本、弘治十年(1497年)白昂刊本、《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禹贡说断

    四卷。宋傅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

  • 十愿斋易说

    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明吴钟峦撰。钟峦字峦稚,号霞舟。江苏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桂林府推官。鲁王监国,以为礼部尚书。后来自焚而死。此编每卦摘笺数语,只有上经三十卦,没有下经,似乎不是

  • 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因梵名以满洲字传书,故名之《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竺乾梵本汉译者共有六种:同名的有三本,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元魏三藏菩萨提留支译本和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本。其它三本是

  • 三山论学记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性学粗述》)撰。《三山论学记》记录了艾儒略与叶向高辨论神学的经过。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癸未进士,后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忠,他的事迹载于明史本传中。又据曾德照

  • 瘦碧词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俊臣,号叔向、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近代词家。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长于金石、书画、医学,兼通乐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他以“瘦碧”名其词,因

  • 五诰解

    四卷。宋杨简(详见《杨氏易传》)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

  • 中兴小历

    即《中兴小纪》。

  • 丹溪纂要

    四卷。明卢和(生卒年不详)撰。卢和,字廉夫,号易庵,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医家。除此书外,另著有《食物本草》。此书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又名《丹溪先生医书纂要》、《医书纂要》。书前有作者自序,

  • 周易标义

    三卷。清李彪撰。李彪字星海,云南弥渡人。作者先著谈易八卷。后又取全书逐节逐卦略标其义,以便稽考,撰成此书。书中注释十分简略,大抵以易理为宗,不言象数。每卦之下先按邵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