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录
八卷。续录二卷。明张时彻(生卒不详)撰。张时彻,字维静,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东沙,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芝园定集》、《明文范》、《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等。《善行录》选择先哲中有善行者编成,决择多据史传,正编记载从春秋到明代有善行者共290人,续编记载从汉代到宋代有善行者共145人。该书意在讽化后人,无所考订,惟录旧记,没史料价值。
八卷。续录二卷。明张时彻(生卒不详)撰。张时彻,字维静,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东沙,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芝园定集》、《明文范》、《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等。《善行录》选择先哲中有善行者编成,决择多据史传,正编记载从春秋到明代有善行者共290人,续编记载从汉代到宋代有善行者共145人。该书意在讽化后人,无所考订,惟录旧记,没史料价值。
八十七卷,明陈道修,黄仲昭纂。陈道,福建巡抚。黄仲昭,名潜,以字行,福建莆田县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未几乞归讲学,学者称其末轩先生,著有《末轩集》。修志名
八卷。清吴宝谟(生卒年不详,嘉庆间在世)撰。宝谟为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生平不详,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淡远轩诗集》三十卷。本书卷首例言说:“尝见六经图拓本,相传朱子所订,不知石碣藏于何地。后至京师,
七十一卷。唐白居易(772-846)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贞元进士,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后因得
十二卷。宋陈师道撰。任渊注。任渊,生卒年不详,字子渊,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绍兴元年(1131),以文艺类试有司第一。官至潼川宪。任渊生南北宋间,去元祐诸人不远,对同时所周旋者亦能一一知其始末。故所
一卷。晋陈邵撰,清马国翰辑佚。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今属山东省)人,官至燕王师给事中。事迹具《晋书·儒林传》本传。此书《晋书》本传不言卷数,《隋书·经籍志》作十二卷,据董逌《广川藏书志》跋贾公彦《周礼
十六卷。清陈恭尹(1631-1700)撰。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邦颜之子,邦颜死,陈恭尹十余岁,成年后,遂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布衣。工诗,诗清迥拨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陈恭尹文学成就在三
四卷。清吴衡照(生卒年未详)撰。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嘉庆进士,官金华教授。本书为论词之作,或评词家之得失,或详版本之源流,或考词人之事实,或论词律之精粗,或论词中之方言,或摘词中之美句。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经义考》及诸家书目也不罕见著录。此本为明刊本。考《宋史·艺文志》著录吕祖谦门人张成招撰《标注左氏博议纲目》一卷,此编可能是当时坊间据成招标注改订而成。其书于每题之下,节录《
一卷。唐韦绚撰。生卒年不详。韦绚字文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文学家。韦绚乃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曾官江陵少尹、起居舍人、义武军节度使。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刘公即刘禹锡
一卷。明王应昌撰,王锬续成。应昌字亮之,嵊县(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元年(1573)举人。锬乃应昌子,字长颖,入清后官上海县知县,生卒亦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理学源流,分开天第一组,承天第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