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辨讹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以密圈标记。自序云“作文字必须帖切圣贤本旨,见制义有不当于兹者,博而索之书解,觉书解有不合于是者,反而求诸白文。”是书见理颇真,语言简净,但未能免俗。卷首有韩菼、沈朝初、耿世际、李天叙、胡绳圣、汪旴序及自序与凡例。该书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刊本。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以密圈标记。自序云“作文字必须帖切圣贤本旨,见制义有不当于兹者,博而索之书解,觉书解有不合于是者,反而求诸白文。”是书见理颇真,语言简净,但未能免俗。卷首有韩菼、沈朝初、耿世际、李天叙、胡绳圣、汪旴序及自序与凡例。该书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刊本。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弘光乙酉扬州守城记》述南明弘光朝史可法抗清事始末。述史可法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各镇时,外于各处领兵诸镇调处极尽苦衷,内于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猜忌而倍受牵掣,然仍以
一卷。佚名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礼部所修。明洪武时官书。此志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楼馆、仓库、厩牧、园圃十三类。为图六:京城山川、大祀坛、山川坛、庙宇、寺观,
四卷。民国周家驹撰。周家驹,字子昂,合肥人。好水利之学。以为治河之方,元明清以来最著之书,多详于河道形势,而略于工程建筑之法,家驹因著此书。南京汤明林印刷工厂印本。共四卷,分为名言论,修守类,土工类,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
一卷。清田兆林编撰。兆林,清末浙江山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纪其父田祚生平。田祚字元持,号寿荪,道光举人,官至江苏镇江府知府。现存光绪年刊本。
一卷。北宋徐积(生卒年不详)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
①四卷,图一卷。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江苏吴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此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加以推广,阐发其说,故取名为“广义”。凡是诸儒之说与传、义相符的则采用,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
见《三元参赞延寿书》。
一卷。元黄泽(1260-1346)撰。黄泽字楚望,资州内江(今四川内江)人,家于九江。大德中(1297-1307),先后为景星、东湖书院山长,秩满即归,闭门授徒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黄泽著述甚丰,
二卷。清张大复(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张大复,字星期,一字心其,号寒山子,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复居寒山寺,不事生产,而颇知音律、释典,喜好填词。其所作传奇有三十五种之多。其中较著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