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释义

夏小正释义

不分卷。清宋书升(生卒年不详)撰。宋书升,字晋之,维县(今四川理番县西四十里)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即隐居不仕。是书前后无序跋。每月题书名及“维宋书升学”,似是十二卷;末附鸡始乳逸文一条,虽仍照题,实不成卷,盖尚未编定也。宋氏通晓天文历法,解星之昏旦中必明其躔某宿度;解启蛰养日养夜必别其中气朔气,皆为他家所不及。解“鞠则见”,从孙星衍、洪震煊以鞠为虚而转之云:“虚星即印墟之虚,《尔雅》北陆虚也,夏后氏因唐尧之旧用为中星者也”,其说甚核;“初昏南门正”条,辨洪氏以南门在库楼外,而释之云:“古人名星皆由象取,门者象也,南其方也。人君南面觇星,必两星左右峙列,与户之势左右相当,乃所谓南门正;若以亢之南北星为南门则与东壁之星同,是壁形非门形,乌得言正。《天官书》南北字,北为比之讹,其下当有地字,以本篇狼南比地、大星日南极老人句推之可见”,此说足解洪氏之惑;“参中则旦”条,从顾凤藻以参为星而申之云:“《尧典》所用中星,此时尚不更易,《小正》若昴若火若鞠,此三星即《尧典》所用为侯者,四仲之星,不当独缺鸟之一宿,仲秋旦中之星,即仲春昏中之星,皆去日九十度,依此推知参定星之讹文”,其推阐甚为分晓,所以然者,列星东移,其差颇微,四仲中星《逸周书·时训解》、《礼记·月令》皆与《尧典》不合,惟《小正》尚合也。以上是对旧注的驳正引申发挥。是书颇有其创见者,如“丹鸟羞白鸟”条云:“《国策》庄辛曰:‘王不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蛉为食闽蚋之物明矣。蜻蛉以青得名,而丹者当名丹蛉,音转即丹良,此物七月中旬大雨初晴往来空中如织”,此虽创论而实是确论。其它亦可备一义者甚多,兹不备举。然书中迂曲之义,回护之辞,似是而非之论,文不成义之解也不少,例如,“主夫出火”条云“传中主字与位文主字不同”,谓“文舞同羽龠,武舞用干戚,武舞得兼文武”,等等。然百密一疏,无人能免,是书能博采众家,自下己意,考证之文,通晓流畅,在解《夏小正》诸书中实为少有。是书有移录原稿本。

猜你喜欢

  • 百泉子绪论

    一卷。明皇甫汸(1498-1582)撰。皇甫汸,字子循,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年7岁能作诗,嘉靖八年(一说为四十四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因名动公卿而沾沾自喜,因此被贬为黄州推官。屡迁至南京吏部稽勋司

  • 刘炫规杜持平

    六卷。清邵瑛撰。瑛字桐南,号姚圃,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乾隆甲辰(1784)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改内阁中书。辑有刘炫《春秋规过》六卷。晋代学者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与服虔注俱

  • 绀寒亭集

    十四卷。清赵俞(?-1713)撰。赵俞,字文饶,号蒙泉,上海嘉定人,生年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康熙三十七年(1698)授山东定陶县知县,在任五年,后因患病告老还乡。赵俞工诗文,与孙志弥等

  • 杂祭法

    一卷。晋卢谌(285-351)撰,清马国翰辑。卢谌,字子谅,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晋书》无传,附见《刘琨撰传》中。《文选》注引徐广《晋纪》云,“显宗征为散骑常侍”。所著《杂祭法》六

  • 西安县志略

    十三卷。清雷飞鹏等修,段盛梓等纂。雷飞鹏,宣统元年任西安县知县。段盛梓,邑人。西安县治,设于光绪二十八年,因建置未久,故无县志。光绪三十二年,西安县前令即有书录,三十四年王孝偁又讨询邑中绅士段盛梓等,

  •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

  • 泛潇湘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参见《浯溪记》一种。黄之隽由湘至桂,泛舟潇湘,溯江而上,揽其全景作此记。湘为水最著闻于楚南,故以三湘见称,即潇湘、沅湘、清湘。永州以上为潇,以下为湘,潇不及湘之长且巨。彭而述

  • 易璇玑

    三卷。吴沅撰。吴沅字德远,南宋初崇仁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璇玑》、《易礼图说》、《三坟训解》、《环溪诗话》、《老子解》、《易论语发微》、《通言》等。《易璇玑》三卷,上卷明天理之自然

  • 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

    一卷。清洪仁玕(1821-1864)撰。仁玕字益谦。花县(今属广东)人,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领导人。著有《资政新篇》、《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钦定军次实录》诸书。该书为仁玕宝制第一集,内载有《开

  • 卢忠烈公年谱

    一卷。清卢安节编。安节字亨六,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曾孙。谱主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明天启进士,历任大名府知府,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等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大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