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邑县志

大邑县志

二十卷,清赵霦纂修。赵霦,安徽太平县人,附贡,曾任大邑县知县。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官私典籍,荡然无存。乾隆初,县令宋载搜遗捐坠,荟萃成书。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大邑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共二十卷。卷首为序、凡例、重修姓氏、原纂姓氏。正文分为:卷一,舆图。卷二,纪事沿革表。卷三,疆域志。卷四,山川志(附堰塘)。卷五,古迹志(附冢墓)。卷六,田赋志(附留支、户口、权政、盐法、茶法、仓储、蠲政)。卷七,风土志(附物产)。卷八,建置志(附城池、卫署、试院、坊表、津梁、铺司、义冢)。卷九,学校志(附书院、乡学)。卷十,祠庙寺(附典礼、仪制)。卷十一,寺观志。卷十二,金石志。卷十三,职官表。卷十四,选举表(附荐辟、封荫、文秩、武秩、应例、耆民)。卷十五,循吏传(附武功)。卷十六,列士传。卷十七,列女传。卷十八,艺文志。卷十九,杂事志。卷二十,序录。此志记载翔实,援引博赡,颇具大家法度。惜其校对多疏,如卷十七列女,自第一页至第五页,齐栏卷数下,均刻目录二字。另外,此志次第亦有乖于体例处。该志尚有光绪二年(1876)林嘉澍、余上富增刻本。

猜你喜欢

  • 莎车行纪

    一卷。清倭仁撰。倭仁(1804-1871)诉,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道光进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大理寺卿。喜谈宋儒性理之学,为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理学大师”。同治元年(1862)升

  • 读易备忘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 向秀周易义

    一卷。辑佚书,晋向秀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向秀字子期,室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为所谓“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又注《易》。其《易》注早佚,《隋书·经籍志》

  • 道德真经全解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关中丛书

    八集,五十四种,二百零八卷。民国宋联奎编。宋联奎,陕西西安人。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认为东南各省,或一省,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而陕西尚无,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是书上自汉唐,下至清代,凡乡贤

  • 石船居剩稿

    四种,十四卷。清李超琼撰。李超琼字惕夫,合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幼年读书成都,二十九岁从军辽左,随陈海珊观察,行巡辽阳、海城,入凤凰城。在辽八年,辅佐陈海珊办理边务。后官江苏等县知县。四种为

  • 万氏家钞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

  • 桓范新书

    见《世要论》。

  • 字学正本

    五卷。清李京(生卒年不详)撰。李京字元伯,高阳(今属河北)人。是书以小篆为本,正偏旁之不正者,故名“正本”。其所辨正者,多得之于周伯琦《六书正讹》和张有《复古编》。如《复古编》“崇”字下注云:“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