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援神契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画字”条,《天中记》引“仓颉效象”下多“是也”二字。又“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条,《御览·礼仪部十二》有此条,其中“长”字作“丈”,有误。此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三卷。明孙珏编辑。是书分三卷,大约以涉及天地时令者,为上卷。涉及帝王礼制者,为中卷。涉及六经及物理者,为下卷。各卷每条之下,多按语,其按语援引似乎十分广博,但驳杂不切当,难免累赘。按语中间或有称“贲居子曰”。贲居子,当为孙珏自号。所辑不著明出处,其中纬谶互相混杂,且多伪脱。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基本上本于赵在翰所辑,又校之以《古微书》及清河郡本。在翰所辑各条,均注明出处,而后二者则没有。黄氏取二书与赵本同引者及有异文者俱注于下,以资参证。凡《古微书》与赵本同引者,共一百一十七条,其中有异文者七十五条。清河郡本与赵本同引者,共六十三条,其中有异文者,四十六条。除此之外,黄氏所采,也有不同于赵本的,或增其字,或删其字,或引文有异。是书于赵辑之外,又增多五十条。除“王者德至于天则日抱戴”附于“黄气抱日”条后,其余四十九条,则接于赵辑之末。赵本所漏略或所录不全的注语,黄氏均一一补足。对赵本原有考证所标“在翰按曰”,是书则用其语而删其名,但全书并不提及赵本,未免有掠美之心。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六十九条,附宋均注一条,逐条注明出处。他书互引有同异者,皆详具条下。间或下一按语,按语有的证明经义,有的征引典故,有的注解深奥的文字,有的订正伪字。诸如此类,都可以见出在翰对于纬学的深厚功力。是书开篇“天子孝曰就”一条,宜以礼祭统所引为准,“就”言为“成”,“天子德被天下”,系邢昺孝经疏语,是为纬文作解,书中连引,不正确。另外,是书采证孙珏《古微书》数处,未可据为典要。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题为魏宋均注,以孙珏《古微书》为底本,因而开头就录“贲居子曰”,以作解题。其实孙珏所说,不过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国翰对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出处不明者不收。于孙珏所辑之外另行增补者,也都另加标明。书中将“周公郊祀后稷”条收入“敢问”章,将“刑者也”条收入“五刑”章。二章之外,一概归于杂篇。所引诸书,增删颇见斟酌。是书首条之下,别引《后汉书·郊祀志注》以解本条,可视为蛇足。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三十四条,条下各注明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春秋》设三科九旨”条下缺注出处,应为公羊疏。有的条下间或有辑者所做的考证。如御览诸书、天中记诸书、《白虎通》以及《礼祭统疏》等所引,原引并未指为援神契。辑者经考初学记》、《唐类函》、《汉官仪》诸书,对句法相合或句义相合者仍加以连缀,对误连为纬文者加以删削,对可疑之注低一格存而不论。凡此均可见出谨慎不苟。书中引《渊鉴类函》一条,引《字典》一条,因所引二书成于近代,必由转引而来,宜寻求其出处。该书版本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纬捃本。

猜你喜欢

  • 旗务集览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亦无成书年月。是书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固山现行办事章程,其卷一、卷二为旗署印房应办事务,包括办理查阅外省营伍、考试应对宗室、拣选各等官缺、点验军器、盘查户部三库、补进内大臣、文

  • 野老书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东汉应劭认为,《野老书》的作者,因为年老居田野,帮助农夫耕种,故被称为“野老”。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秦、楚间,年老时隐居,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元李道谦(1219-1296)撰,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一卷。元朱象先(生卒年不详)编撰。李道谦,全真道士,字和甫,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长乐真人,夷山(今属河南开封)人,二十四岁时拜全

  • 满洲蒙古御史题名

    一卷。清苏芳阿撰。苏芳阿,字树藩,道光中叶官至工科给事中。他精心收集了从清初至道光十七年(1837)间,满洲、蒙古御史的人名、字号、旗分官阶,但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有限,致使书的内容繁简不一,有的失之考

  • 春秋列国世代便览

    一卷。清孙湘撰。湘字楚泉,清苑(今河北清苑)人,生平事迹不详。据该书前同治元年(1862)刘毓楠序,知成书于道光、咸丰年间。先列周王朝的世代,然后列周王朝的同姓诸国(鲁、郑、晋、卫、蔡、曹、滕、吴),

  • 文史通义内篇

    七卷;外篇,三卷,清章学诚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前《文史通义》条。《文史通义》一书系历年积累而成。就其全集考之,乾隆四十八年创作内篇《言公》上、中、下三篇,《诗教》上、下二篇;又作五篇,共计得十

  • 湖州丛书

    十二种,七十五卷。清陆心源(见《十万卷楼丛书》)编。丛书收湖州清代学者徐养原、严元照、杨凤苞、施国祁四人著作。其中徐养原三种:《周官故书考》四卷、《论语鲁读考》一卷、《仪礼古今文异同》五卷,均为考证之

  • 翰香馆法书

    十卷。清刘光飏(生卒年不详)辑。刘光飏,字雨若,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善刻石著称于明清间,《快雪堂法书》、《王刘诗牍》等皆出于其手,尤其是《快雪堂法书》摹刻之精湛,名重艺林,以至被誉为“天画神镂”。此

  • 群雅集

    十二卷。清李振裕(生平详见《白石山房稿》)编。此集乃振裕督学江南时选录诸生诗、赋、杂文等汇刻成集。共十二卷。而目录则作四卷。第一卷之中又分为四子卷,第二卷之中分为二子卷;第三、四卷之中又各分为三子卷。

  • 铜陵县志

    ①十卷。明熊荩臣修,何自谦纂。熊荩臣,字念斋,云南昆明籍,江西金溪人,举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任铜陵县知县。铜陵有志,自明永乐始,历弘治、正德、嘉靖,虽更四修,然伪舛缺略,皆非佳作。自嘉靖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