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雅堂诗

安雅堂诗

《安雅堂拾遗诗》。《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四卷。清宋琬(1614-1674)撰。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别署二乡亭主人。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中、陇西道、浙江按察使等。后被诬告与山东农民义军相通,下狱三年。康熙十一年(1672)重授四川按察使,次年入京觐见,逢吴三桂兵变攻陷成都,其家人均在成都,宋琬惊忧而死。宋琬早年便以诗名,入清,诗名更盛。初到京师,与严沅、施闰章等往来甚密,时称“燕台七子”,后与施闰章齐名。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称“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闰章)北宋(琬)之右”,“宋浙江后诗,颇拟放翁。五古歌行,时闯杜韩之奥。”宋琬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因此创作中以抒写生活中的穷愁哀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世之感和赠答酬唱,间接反映世态人心和社会现实。古诗歌行苍劲雄健,悲愤激荡;近体诗对仗工整,词采豪壮;绝句清丽多姿,近于晚唐。晚年,诗风愈见苍老雄肆,广为称道。宋琬著作丰富,但多散佚。据《池北偶谈》载,康熙壬子春,宋琬在京师,曾求王士祯编定诗文三十卷,宋琬死后,不知流落何处。《渔详诗话》载,康熙庚辰,宋琬之子宋思勃到京师,曾以《入蜀集》相示,如今其后人亦无此传本。《安雅堂诗》不分卷,据集中蒋超序所题顺治庚子年代推断,大概所收为宋琬早期诗作。《安雅堂拾遗诗》与文集、词集,均为乾隆丙辰年宋琬族孙宋邦宪所刻。集中“掇拾残剩”,“真赝莫别,均不足见琬所长”。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猜你喜欢

  •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

  • 海国闻见录

    二卷。陈伦炯撰。陈伦炯,生卒年不详。字资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人。其父曾参与平定台湾及又奉命入东、西洋招访郑氏遗人五年。官至广东副都统。伦炯少从其父,熟闻海道形势。后袭父荫由侍卫历任澎湖

  • 理堂集

    二十三卷。清韩梦周(1730-1789)撰。韩梦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字公复,一字理堂。乾隆进士,官来安知县。是集中有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其中,文集凡诸序、论、传、说等各体毕

  • 洛诰订诂

    不分卷。柳荣宗(详见《尚书解诂》)撰。柳氏一生,在《尚书》研究方面,用力颇多,在完成《尚书解诂》和《尚书解》二书之后,又认为前人所解的《洛诰》,多有所未备,故又致力于订诂《洛诰》。书首有柳荣宗自序,他

  • 吾邱寿王书

    一卷。汉吾邱寿王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吾邱寿王字子赣,赵人。从董仲舒受《春秋》,武帝时拜东都都郎。后征入光禄大夫。丞相公孙宏奏禁民挟弓弩,吾邱寿王以为无益,徒夺民防御之具。宏诎服。及汾阴得宝鼎

  • 荆门耆旧纪略

    三卷,《列女纪略》一卷,并清胡作柄撰。胡作柄,荆门(今属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荆门旧有志,明末散佚。胡作柄乃搜集旧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五十八(1719)年之间首先编成《荆门耆旧纪略》

  • 友庆堂合稿

    七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直,又一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嘉靖进士。历授太仆寺少卿,隆庆末(1572)年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而罢归。万历中,起用为贵州参政,鸿

  • 日省编

    一卷。清代冯昌临撰。冯昌临见《易学参记》条。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修身”、“体道”。全书摘取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及刘宗周的《人极图》三书有关内容作为“体道”、“修身”之本。书后附有读《曰省

  • 读画斋丛书

    八集,四十六种,一百九十九卷。清顾修编辑。顾修字菉崖,又字仲欧,号松泉,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南)人。诸生出身,工诗画,好藏书,读书钞书终日不倦,著有《读画斋学语草》等。其书斋名《读画斋》,以其所藏书汇

  • 化学分原

    八卷。英国蒲陆山(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建寅笔述。《化学分原》共八卷,卷一总论并论制造玻璃器皿;卷二论试验各类物质,包括已知与未知之物;卷三专论简质;卷四论繁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