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说

尚书说

七卷。宋黄度(?-1213)撰。度字文叔,号遂初,两浙路新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政治家、经学家。绍兴间进士,宁宗时为御史,尝劾韩侂胄误国,又劾内侍杨舜卿、陈源,又奏吴曦必反,有直名,累官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谥宣献,《宋史》有传。度研治经学,用力甚勤,晚年犹著述不辍,所著《尚书说》之外,尚有《诗说》、《周礼说》,已失传。度注《尚书》,主要依据孔安国传,孔传虽系伪作,然于诸家《书》说为最古,度据之作注,远胜他人臆说。该书注重考据,兼及义理,于《禹贡》山川地理,尤重实地考察。是书张金吾《藏书志》、瞿氏《藏书楼目录》均有旧抄本,旧抄本注用大字,其注意犹未尽者,则以双行小字附注于下,明吕光洵、康顺之校刊是书,始改注为小字,并尽删附注。《通志堂经解》及《四库全书》本所据即吕、唐校本。现存版本有明万历三年(1575)吕光洵刻本,明十一世孙天球校刊本,《通志堂经解》本(中多脱文缺字),黄氏家塾刻本(较通志堂本完善),清道光九年(1829)重刊本等。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而归文王。文王不伐商,武王胜殷亦不黜其命,立武庚为后焉。诸如此类的议论很多,有的颇有道理,有些也较为偏执,但本书总给人以一种空调不实之感。此书有味经斋本。② 一卷。清万宗琦撰。万宗琦字莲土,广东番禺人,诸生,生卒年不详。万宗琦认为东晋时期晚出的,是《孔传》,不是古文,《孔传》中有很多未达经旨处,可证其非出于一人之手。蔡沈《书集传》多秉承师意,可以证明朱熹也不怀疑古文。此书所释字句,如“共工方鸠僝功”,谓《说文》“人”部引《虞书》“方救僝功”,“走”部引《虞书》“旁逑孱功”,说明“方”、“旁”与“救”、“鸠”都是古今字。此书其他诸说也都比较好。本书未刊行,此为原稿本。

猜你喜欢

  •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1890-1978)撰。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曾任长沙报馆总编辑,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师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及重要

  • 梅颠稿选

    二十卷。明周履靖(1542-1632)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螺冠子。秀水(浙江嘉兴)人。著有《夷门广牍》、《闲云稿》、《泛泖吟》、《咏物诗》、《螺冠子诗余》、《菇草编》诸集。陈继儒汇而选之,以成

  • 洛诰笺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此书,重点在于辨驳周公摄政之事。王国维认为,周公摄政之事不可信。他在解释《洛诰》中“复子明辟”时说:“复,白也。”又引郑玄曰:“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所以王氏认为“复子犹《立

  • 翰林志

    一卷。唐李肇撰。李肇,唐宪宗元和年间自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累官左司郎中。穆宗长庆年间,出为刺史。著《国史补》三卷,《经史释题》一卷。该书署衔“翰林学士、左补阙”,当在元和十四年(819)前后撰成。书前

  • 绿波楼诗集

    十四卷。明张九一(1533-1598)撰。张九一,字助甫,号周田,河南新蔡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世贞诗亦谓吾党有三甫。即余日德(德

  • 经义杂记

    三十卷,《叙录》一卷。原名《经义杂识》。清臧琳(详见《郑氏六艺论》)撰《经义杂记》三十卷,臧庸(1767-1811)撰《叙录》一卷。此书取杂记汇编的形式,内容精深,见解独到,考证细致,颇受学界重视。清

  • 四书问目

    无卷数。旧题朱熹撰,门人刘、刘炳述记。书前有永乐二十年(1422)刘氏九世孙刘文序,称《四书问目》原本仅在《四书大全》、《朱子文集》中存数条,后于程蕃家求得《论语》二十篇,于吴侍郎家得《大学》、《中庸

  • 中寰集

    十一卷。明何出光(约1596前后在世)撰。何出光,字兆文,别号中寰,河南扶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初授由沃令,再选贵州道监察御史,出按畿南,改按山东。事迹具详《扶沟县志》人物传。

  • 蜀刻本

    八种,十七卷。佚名编。此丛书不知编者,也不著书名,所收清张琦《战国策释地》二卷,见于《宛邻书屋丛书》;唐罗隐《两司书》二卷,见于《拜经楼丛书》;清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已有刊本流传。唯清王筠所著《毛

  • 光绪会计表

    四卷。清刘岳云撰。刘岳云,江苏宝应人。光绪进士。官户部主事,江西司员外郎。是书为光绪中刘岳云任官户部时所作。书前有其自序和王文韶序。是书依据各该管所造之册,将部库出入及各省出入的数字列出总表,并附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