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雅

广雅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也;然其《字诂》方之许篇,或得或失矣。’”江式《论书表》出自《魏书·江式传》。又唐颜师古《汉书叙例》曰:“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魏太和中为博士。”《隋书·经籍志》著录《广雅》三卷,亦题“魏博士张揖撰”。张揖事迹不见于《魏书》及《南北史》。以上材料虽语焉不详,但姓名、时代、著述并无疑说。《广雅》为张揖所撰无疑。揖所著他书,皆亡佚不传。《广雅》又称《博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避炀帝讳,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并称,实一书也。”新旧《唐志》俱载《广雅》四卷、曹宪《博雅》十卷。张揖原书本三卷,后传写析其篇目而成四卷;曹宪随文附注之本更析为十卷。宋晁、陈书目及《文献通考》皆止载《博雅》十卷,是宋时无注本已亡佚不传,止有曹宪音释之《博雅》传世,揖原文附注以存,未尝逸,亦未尝阙。明天启(1621-1627年)中郎奎金辑《五雅全书》始复称《广雅》。然明后尚时称《博雅》,如《汉魏丛书》、《康熙字典》等。曹宪音释本随文附注,至清王念孙始取音释别为一卷附于后,此本非唐宋以来相沿之旧矣。《广雅》为广《尔雅》而作,故其编撰体例一仍《尔雅》之旧,自《释诂》至《释兽》凡十九篇。然各篇范围有所扩展,如《释亲》增形体,《释器》增饮食,《释水》增舟楫等。《广雅》对《尔雅》的增广包括两个方面:一增补《尔雅》所未收的语词名物,凡先秦两汉经传子史诗赋医书字书所有,而不见于《尔雅》者大多搜罗在内;二《尔雅》已收之词,则补充说解,以求义项完备无阙。如《尔雅·释山》曰:“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广雅·释山》则曰:“岱宗谓之泰山,天柱谓之霍山,华山谓之大华,常山谓之恒山。”各举异名,以补《尔雅》所未备。张揖《上广雅表》所云:“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皆增补之。《广雅》保存了古词古义,是阅读训释周秦典籍的凭依,王念孙《广雅疏证序》曰:“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借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广雅》还收录了汉以后之诂训名物,反映了词汇词义的发展变化,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汉以后之训诂名物,亦颇有之,可以见社会文化进步之迹。”《广雅》的训诂体例与《尔雅》大体相似,一般词语采用“通训法”,大多为数词一训者,亦有一词一训者。解释各种名物,则多采用下定义方式,往往还要与相关事物比较之。《广雅》亦有声训之例,如《释言》:“卦,挂也。”“天,颠也”。“水,准也。”《广雅》词条安排,与《尔雅》相近,如《释诂》前六条训为“始也”、“君也”、“大也”、“有也”、“至也”、“往也”,与《尔雅》一致;《释亲》以“父”、“母”始,亦与《尔雅》一致;但因两书所收语词多不同,故词语顺序不能尽同。《广雅》为《尔雅》之后“雅书”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但亦有不少缺点错误,其中有先儒误说,而稚让沿误不改者;有稚让误释者;说解过于简略;体例亦不够严整。《广雅》传本讹脱甚多,曹宪往往据误字音释,以致误上加误。《广雅》向无善本,鲁鱼亥豕,谬种流传,唯明毕效钦本较善,王念孙曰:“《广雅》诸刻本,以明毕效钦本为最善”(《广雅疏证》)。清有卢抱经校明刊本、顾千里以影宋本校明刊本、艺林山房本。最善之本为王念孙校订之本。

猜你喜欢

  • 秀水县志

    十卷。明李培修,黄洪宪纂。李培,字令君,山东利津人,万历十七年(1589)至十九年任秀水知县。黄洪宪,字之庐,号蔡阳,邑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侍读。尝奉使朝鲜,著有《朝鲜国纪》。秀水,旧为嘉兴县地。明

  • 诸葛子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

  • 仁端录痘疹

    见《仁端录》。

  • 温公年谱

    六卷。明马峦撰。马峦字子端,夏县(今属山西)人,生卒及仕履不详。马峦与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同乡,有感于一直没有人编撰司马光年谱,故撰成此书,以补史传之未及。该书主要依司马光的行迹为线索,参考史传及名

  • 临汾县志

    ①九卷。明邢云路纂修。邢云路字泽宇,河北徐水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十四年(1587)任临汾县知县。时值大饥,流亡载道,锐意抚恤,有饿莩辄掩覆之。尝筑干金堰,兴水利,开永丰渠,防水患。辑县志,

  • 江南余载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的《霸史类》中载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原序文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

  • 洞阳诗集

    二十卷。明顾可久,(生卒年不详)撰。顾可久字与新,江苏无锡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顾可久好学工书。本编曰《洞阳诗集》,而子目则曰《在涧集》。考《千顷堂书目》,可久有《在署草》

  • 尔雅音义

    三卷。唐陆德明(详见《易疏》条)撰。《尔雅音义》甄别比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以郭璞注为基础,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注并加甄采;沈旋、旋乾、谢峤、顾野王诸说亦予参酌。诸家中唯郭注尚存,《音

  • 诗纬汜历枢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该书多引《占经》,属于“天文”,除“天官”外,其他可证者很少。所训多牵强附会。只有“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乐纬·动声仪》:“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五音调则和

  • 开州志

    十卷,明孙巨鲸修,王崇庆纂。孙巨鲸,字子鱼,陕西徽州(今甘肃徽县)人。乡贯陕西朝邑。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十年(1531)任知州。王崇庆(约1480-1550),字德征,号端溪子,邑人,正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