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易溯源
二十四卷。清谢若潮撰。谢若潮字慕韩,福建龙岩人。光绪丁丑(1877)进士,官至知府。此书第一至第九卷解上下经,第十至第十二卷解上下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第十三至第二十四卷为原筮、原象、原卦、原图书及鬼神五行等。书中观点成一家之言,不附和前人,不盲从旧说。如他认为先天后天图及说卦象都是由伏羲确定;又大象六十四以字,是孔子昭示后人崇德广业,可知《周易》非卜筮之书等,都是十分有创见的。有光绪刊本。
二十四卷。清谢若潮撰。谢若潮字慕韩,福建龙岩人。光绪丁丑(1877)进士,官至知府。此书第一至第九卷解上下经,第十至第十二卷解上下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第十三至第二十四卷为原筮、原象、原卦、原图书及鬼神五行等。书中观点成一家之言,不附和前人,不盲从旧说。如他认为先天后天图及说卦象都是由伏羲确定;又大象六十四以字,是孔子昭示后人崇德广业,可知《周易》非卜筮之书等,都是十分有创见的。有光绪刊本。
八卷。清顾文彬辑。光绪九年(1883)刻成。所收从唐代智永至明代董其昌。智永《千字文》为董其昌所藏,后归冯伯衡。缺“龙师火帝”以上数行。与薛绍彭西安刻本不同,其书气韵古质,非唐后人笔。古书迹失名者多,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
清魏秀仁(1818-1873)撰。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幼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八岁始中秀才,次年为举人,后屡试不第。曾入幕陕西、
十卷,首一卷,清曾王孙修,徐孟深等纂。曾王孙,字道扶,浙江秀水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汉中司理,康熙十六年(1677)补都昌知县,后升户部主事。徐孟深,字邃友,邑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都昌县志
见《风俗通义佚文》。
八卷。宋陈傅良(详见《春秋后传》)撰。是书上溯周代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至唐宋以来历代军事制度靡不涉及,而于有宋一代尤为至详。举凡统军指挥、将帅职权、军队编制、兵员征募、训练教阅、纪律号令、武器装备等
一卷。明岳元声(1557——1628)订正。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浙江嘉兴人,经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罢归后,聚徒讲学于天心书院,以毋自欺为主。作品有《圣
一卷。清怀圃居士辑。作者生卒年及姓氏、里贯、事迹皆不详。该书专记钱谦益宠姬柳如是逸事。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文字同盟社排印本。
一卷。南齐王俭(452-489)撰,清马国翰辑。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僧绰子,自幼好学,宋明帝选为婿。仕宋官至吏部郎,后附萧道成(齐高帝)禅代诏策多出其手。入齐,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