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仅两月即辞去。又拣选知县到班,不就,之后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光绪七年(1881)以“耆年硕德”,被授予五品卿衔。以儿时入曾家之东塾上学,后常以“东塾”名其著作,人亦称东塾先生。曾从张维屏学诗,从侯康问经,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音韵和算术均有所钻研,号称博学。青年时期喜填词写诗,后以经学家著称。治学主张沟通汉学与宋学,不立门户。社会思想主张返朴归真,比较保守。部分诗通俗古朴,有如歌谣,内容也较有社会意义。著有《忆江南馆词》、《陈东塾先生遗诗》、《东塾集》、《东塾类稿》、《琴律谱》、《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本书初名《镫前细雨词》。后并合新旧诸作,题曰《忆江南馆词》。晚年复手自删定,仅二十五首。卒后,其门人汪兆镛得其手稿,复采获四首,附录为集外词,共二十九首。又参证粤东词抄所选,及传写异同字句,为校字记一篇而刊行。卷首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自序》、民国元年(1912)陈宗颖《序》。正文有陈澧早年在广州参加越台词社之作,道光二十一年(1841)赴京应试报罢感怀之作。澧词虽多少年之作,而清新婉雅,持律亦不苟。澧明于声律,尝撰《声律通考》,颇有驳正《燕乐考原》之处。然此本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阕。自注云:“万红友词律,载此调李易安词,休休者回去也。谓第二休字用韵,非也。易安此词,已有欲说还休句,不当重休字。余此阕以易安填,而山字不用韵,以正万氏之误。”澧说殊为不合。乐府雅词休休作明朝,疑亦避复而改,不可据之。万氏谓休字入韵,其说甚是。有民国三年(1914)番禺微尚斋刻本。

猜你喜欢

  • 征古堂类稿

    十八卷。明陈文涛(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文涛,字涛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十八卷。论六卷,经解二卷,史议二卷,子略一卷,书序、传记、志林各一卷、诗二卷。前有自序及《征古堂书目

  • 琵琶行传奇

    一卷。清赵琴斋(生卒年不详)撰。琴斋乃字,名不详,连城(今属福建)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者自序及其弟赵继曾卷末跋文和题词,知其兄弟二人同寓九江,怀才不遇,相对愁苦,作曲以自况。杂剧《琵琶行》

  • 说文双声叠韵谱

    一卷。清邓廷桢(1775-1846)撰。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巡抚,两广总督。精音韵之学,著作尚有《双砚斋笔记》、《诗双声叠韵谱》

  • 裴景仁秦记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记载:“《秦记》十一卷,宋殿中将军裴景仁撰。”《宋书·沈昙庆传》载:“裴景仁助戍彭城,本伧人,多悉戎荒事,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僭伪本未。”与《史通·正史篇》相参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 论语辑说

    八卷。清冯安常撰。安常字敦五,号朴园,河南巩县人,道光时贡生,马时芳的弟子。著有《猛省录》二卷,《先哲庸言》一卷、《先儒要言》一卷。安常治学,以时芳为宗,远尊陆王,偏重诚意慎独,以心学为归。其认为学习

  • 补阙肘后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

  • 古字汇编

    一卷。清李棠馥(生卒年不详)撰。棠馥字汉清,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康熙时官兵部右侍郎,曾校刻《韵略易通》。是书汇录《篇海》、《字汇》等字书不常见之字,依《韵略》二十韵编次而成。然书中所谓古文,如“终”

  • 周礼客难

    八卷。清龚元玠(1703-?)撰。元玠字鸣玉,江西南昌县(今属江西)人。另有《十经客难》等书,已著录。此书书前有元玠自序,书凡八卷,卷一为天官,自“九赋”至《掌御》“叙于王之燕寝”;卷二为地官上,自“

  • 五陵注略

    即《嘉靖以来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