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县志
五十六卷。清曹砺成修,杨泰淳、冯可镛纂。曹砺成曾任慈溪县知县。杨泰亨,翰林院检讨,慈溪县人,同治四年进士。冯可镛,慈溪县人,国子监学正衔拣选知县,咸丰元年举人。此志光绪十四年修,稿本。全书五十六卷。分天文、建置、舆地、经政、职官、选举、列传、旧迹、艺文、物产、前事及丛谈诸门。此志篇幅浩瀚,人物传尤为突出。虽繁而不失清晰,为后人所赞誉。现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一柱校补、德润书院刻本和民国三年(1914)重印本。
五十六卷。清曹砺成修,杨泰淳、冯可镛纂。曹砺成曾任慈溪县知县。杨泰亨,翰林院检讨,慈溪县人,同治四年进士。冯可镛,慈溪县人,国子监学正衔拣选知县,咸丰元年举人。此志光绪十四年修,稿本。全书五十六卷。分天文、建置、舆地、经政、职官、选举、列传、旧迹、艺文、物产、前事及丛谈诸门。此志篇幅浩瀚,人物传尤为突出。虽繁而不失清晰,为后人所赞誉。现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一柱校补、德润书院刻本和民国三年(1914)重印本。
一卷。清范士增撰。士增字松崖,浙江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官至武都训导。是书用《周易》解四书,也有确不易者。如“君子周急不继富”,解为“称物平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解为“如通塞也”;“不怨天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蓉镜字芙卿,宝应人。光绪初主讲长沙校经堂。著述甚丰。此书通考彖象传文,节录各卦中释爻的文字,比较其异同、分类辑录,著为通例。如书中有“二五爻称中”例,取《文言》中“龙德正中”、“黄
一百卷。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东楚,系淮河泗水之间人。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于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大概是因为只见到坊刻《本义》而并未见到朱子原书的缘故。其说大体循文衍义,繁复冗
四卷。清吴衡照(生卒年未详)撰。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嘉庆进士,官金华教授。本书为论词之作,或评词家之得失,或详版本之源流,或考词人之事实,或论词律之精粗,或论词中之方言,或摘词中之美句。
二卷。明彭年(1505-1566)撰。彭年,字孔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其号隆池山樵。《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彭年书名逊于徵明,当时鲜有称其诗者。独王世贞序称徵明诗以韵胜,而彭年诗以边幅胜。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
一卷。旧本题明释莲儒撰。书中记湖州画竹者二十人,皆抄袭它书而成,其中李公择妹、苏轼二条抄自米芾《画史》。黄斌老、黄彝、张昌嗣、文氏、杨吉老、程堂六条抄自邓椿《画继》。刘仲怀、王世英、蔡圭、李衎、李士行
不分卷。清范泰衡撰。范泰衡字宗山,四川隆昌人,道光甲午科举人,官万县训导。在此书卷末,范泰衡“自记”云:“前同治七年春出都,行六日捻氛阻道,避居景州数月。曾记《读尚书今文》。及至凤阳,读《易》六年。归
上中下三卷。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