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声戏

无声戏

全本正编十二回,外编六回。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名《无声戏》,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万历各朝,但题材基本无所本,均属作者创作,或依据了一些民间传说。以写家庭琐事题材为多,主要关注的是财产、子嗣、伦常、家政等事。情节多用宿命解释悲喜波折,好人终有善报。如重义的奴仆在子孙不孝的主人那里继承了遗产,“家业兴隆、子孙繁衍、衣冠累世不绝(卷十一《重义奔丧奴仆好,贪财殒命子孙愚》);或仗义疏财的乞儿受到皇帝恩顾,得了妻室,身亦显贵(卷三《乞儿行好事,皇帝做媒人》)。对现实人生的反映并不深刻,但情节构思巧妙,语言活泼而富于情趣,可读性强,对清代小说艺术有一定贡献。该书版本情况较复杂,并有《无声戏》、《无声戏合集》、《连城璧》等不同题名。据杜浚《无声戏合集序》云:“予于前后二集皆为评次,兹复合两者而一之。”则其书最早当分为二集,但原刻本一、二集未见流传。今存有《无声戏合集》,残原刊本二篇,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无声戏》十二回本,清初精刊本,藏日本尊经阁文库;《无声戏合集》残本,九回,清顺治刊本;《连城璧全集》十二集外编六卷,大连图书馆藏日本抄本,缺外编二卷;《连城璧》十二集外编六卷,藏日本佐伯文库,此为足本。《连城璧》是书商将几种《无声戏》版本中不相重复的篇章集合刊刻时另改的题名,二者实为一书。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题《连城璧》。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题《无声戏》。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以《连城璧》为题整理排印。

猜你喜欢

  •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

  • 禹贡拣注

    二卷。清萧光远撰。萧光远字吉堂,遵义(今属贵州省)人。本书上卷为《山水汇钞》,下卷为《各州总论》,大抵以胡渭的《禹贡锥指》为主,同时参考《水经注》和马俊良所绘的《锥指》四十八图,拣择旧注,推阐确解,订

  • 训蒙千字文

    一卷。清何桂珍(1817-1855)撰。桂珍字丹畦,云南师宗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募勇征讨捻军,被杀,谥文贞。是书系访周兴嗣《千字文》四言韵语体例编撰的小学训蒙读物。自“懿惟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世子

    一卷。周世硕(生卒年不详)撰。陈人,七十子之弟子。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世子》二十一篇。其书佚已久矣。马国翰从《春秋繁露》、《论衡》辑得二节,前列《养书》之名,又附《论衡》之说,以供考证

  • 释说文读若例

    ①一卷。清金谷元(生卒年不详)撰。谷元字莲溪,江苏盐城人。光绪十一年优贡生,官四川知县。是书专释《说文》“读若”之例,谓其大要有三:一曰取本音以正俗读,如“肉”部“”下云:“省声,读若水之。”二曰取转

  • 随隐漫录

    五卷。宋陈世崇撰。生卒年不详。陈世崇字伯仁,号随隐,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一作临川)随父入宫禁,仍充东宫讲堂说书,兼两宫撰述。后仕皇城司检法。受贾似道排挤,退隐归乡,入元著《随隐漫录》。此书多记同时

  • 闺秀集初编

    五卷。清季娴(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季娴,兴化(今江苏淮扬)人,嫁与李氏。编有《闺秀集初编》。是集为明妇女诗歌总集。凡五卷。选录了明代妇女的诗歌,编为四卷,又附词一卷。诗均为近体。是集称“初编”本有续

  • 连城璧

    见《无声戏》。

  • 景苏园帖

    六卷。清杨寿昌刻苏东坡书。杨寿昌字保初,四川成都人,光绪十八年(1892)知黄冈县。以黄州为苏东坡旧游之地,于是刻其书。杨守敬为之鉴定。先刻成四卷,又续刻二卷,多取自《三希堂》、《观海堂》等帖。按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