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碧山,浙江上虞人。此书虽然也依循考据家的途轨,但深信东晋古文尚书。对于《胤征》、《伊训》、《说命》等俱列于篇,且谓武成本无错简,孔氏《书传》由来已久。例如,《说文》
十卷。明殷奎(1331-1376)撰。殷奎,字寿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江苏省昆山县人。洪武二年(1369)荐赴京师,考试成绩优秀,将授郡县职。殷奎以母老求官近职,结果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洪武七年(1
一卷。清英和(1771-1839)自述。英和姓索绰络氏,字树琴,号煦斋,别号粤溪生,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步兵统领、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官,以
一卷。元王恽(1227-1304)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中统元年(1260),姚枢征为详议官,不久便被选到京师,为中书省详定官。中统二年,任翰林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著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
八卷。明张重华(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张重华,字虞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沧沤集》。是编凡八卷。前有张位、姜宝二序。张位序称其有集,有卷,先梓八卷。姜宝序称其文用言奇巧,诗则常出新意。今观
十八卷。未著撰者姓名。书前有吴一鹏序谓是王麟洲所作。王麟洲为王世懋之别号。此书分十门,一百二十一子目。采掇成语,以备举业之用。似坊刻之陋本,不似王世懋之作。
一百卷。唐欧阳询(557-641)等撰。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末任太常博士。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工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渐变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
《温疫论》二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1582-1652)撰。吴有性字又可,吴县(今属江苏)人。居太湖洞庭山。崇祯六年(1633),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疫病流行,时医用伤寒证治之不效,死者无数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