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传

易传

四卷。程颐(1033-1107)撰。程颐,字叔正,号伊川。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有高识,及长力学好古,尤勤于《易》。因与苏轼不合引起洛、蜀二党之争,因此贬涪州。与其兄程颢同受业于周敦颐,但学说却有差别。后来风靡一时的洛学,伊川是其主要奠基人。除《易传》外,尚著有《文集》八卷、《经说》八卷、《遗书》二十五卷、《外书》十二卷、《粹言》二卷。其《易传》又名《伊川易传》,《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作十卷。《伊川易传》只解上下经及《彖传》、《象传》、《文言传》,将《序卦传》分置于诸卦之首,不解《系辞传》、《说卦传》与《杂卦传》。程颐的《易》学继承孔子的传统,发扬王弼尽扫象数的主张,成为《易》学义理派的脊梁。他在《易传序》中说:“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这是他《易》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对孔子“十翼”的继承与发展。他治《易》的基本方法则是他在《易传序》中所说的“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卦考辞,可以推变,象与占在其中矣”。“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该书成为王弼《周易注》之后义理派《易》学最重要的著作,对当时对后代都产生深远影响。丁晏《书程子易传后》认为“其说一依圣人之传,不取周子无极太极之说,亦不取邵子河洛先天之说,使学者晓然于平易之言,中正之规,而不流于术数,得圣人之正传者程子也。”此确为对该书的中正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杨时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该书最早刊定是在宋乾道五年(1169年),吕祖谦校刊并作题记。有《二程全书》本,程氏祠堂本,金陵局本,经籍志十卷本,古逸丛书六卷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精忠类编

    八卷。明徐缙芳(?-1635)撰。徐缙芳字奕开,晋江(今属福建)人。明臣,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有敢言名,列东林一党。该书主要辑录宋代岳飞的事迹及相关内容。岳飞,字鹏举,汤阴(今

  • 长垣县志

    九卷,明杜纬修,刘芳纂。杜纬,陕西蒲城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任知县。刘芳,邑县人,庠生。该志先是张道治任知县翌年,见旧志疏简,乃命刘芳等纂新志,为书九卷,三月而成。二十余年后,杜纬知此县,谓刘芳

  • 有官龟鉴

    十九卷。元苏霖(生卒年不详)撰。苏霖字子启,镇江(今属江苏)人。著有《书法钩元》,余事不详。此书主要采录前人服官事迹,编撰成书。全书共分四十类,皆以四字标题,如辅相君王、赞翼皇储、陈善闭邪、绳愆纠谬、

  • 采芝堂集

    十六卷。明周益祥(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益祥,字履吉,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末贡生。著有《潜颍》、《鹿草》、《摭星》、《锦襄》等集。此乃合编本。集中有《木铖》一卷、杂记时事、意在

  • 汜胜之书

    二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汜胜之(《续四库全书提要》又作“范胜之”),汉成帝时为议郎。曾被派到三辅(今关中平原)指导农夫耕种,政绩斐然,后迁为御使。著有著名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汜胜

  • 南阳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宋韩维(1017-1098)撰。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因文韩亿辅政,不试进士。文去世,仍闭门不仕。宰相荐其好学嗜古,安于静退,召试学士院,辞不就。富弼召见,授予

  • 南华经副墨

    八卷。明陆西星撰。陆西星,字长庚,号方壶外史,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所作《南华经副墨》,当成于焦竑以前,所以焦竑作《庄子翼》引陆西星之说颇多。此书卷首有陆西星从子律序,作于万历六年戊寅(1578)。可知

  • 东南纪闻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

  • 可闲老人集

    四卷。元张昱(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

  • 三松堂诗集

    二十卷。《续集》六卷。《文集》四卷。《年谱》一卷。清潘奕隽(1740-1830)撰。潘奕隽字守晟,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户部主事,进四品卿衔。书法楷篆隶俱佳。善画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