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或问

春秋或问

①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制左翼屯戍军马。未行,沿海都制置蒲寿庚举城降元,令吕大圭署降表,大圭易服而逃入海,为蒲追杀。吕氏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集传》、《易经集解》、《学易管见》等书,皆散佚。此书在于申明《春秋集传》之旨。吕氏曾师从杨昭复,杨氏则为朱熹高足陈淳之弟子,故吕氏之学皆本朱熹而发明之。其弟子何梦申《跋》云吕“氏”盖本文公之说而发明之,有《五论》以开其端,有《集说》以详其义,又有《或问》以极其辩难之指归,而《春秋》之旨明句矣。噫,夫子之心至文公而明,文公之论至先生而备。”此书体例仍以十二公排列,每公之下,撮其重要之事,以问答形式分条论说。于三传之中多主《左氏》、《穀梁》,而深排《公羊》,于何休《解诂》,斥之尤力。书后附有《五论》,一是论孔子作《春秋》,二是辩褒贬之例,三是特笔,四是论三传所长所短,五是世变。此书由其弟子何梦申初刻于宋理宗宝璠二年(1254),现存明隆庆元年抄本、清《通志堂经解》本。② 十卷。元程端学(详见《春秋本义》)撰。程氏撰《春秋本义》后,又历举前人诸说得失,以明《本义》去取之意,成《春秋或问》。可见此书是与《本义》相辅而行的,此书是一部通论性著作,其中掊击诸儒之说,多否少可,尤其力攻张洽《春秋集注》。其论《春秋》不当以一字为褒贬,论《春秋》多笔削以后之阙文,论《春秋》不书祥瑞,论《春秋》灾异不当强举其事应,多有可取。但其谓《左传》史实多出伪撰,力主《春秋》用夏正,则又臆说妄断。此书最着力之处是承刘知几、程颐之说,力辩《春秋》用夏正,洋洋万言,广征博引,可与专门性研究媲美,但其中引据之一乃为伪古文《尚书》。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吴兴诗存

    四十八卷。清陆心源(生卒年不详)编。陆心源,字刚甫,一字潜园,号存斋,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举人,光绪间官至福建盐运使。著有《仪顾堂集》、《唐文拾遗》。据陆心源自序称:“诗可补史之不足,乃录自六

  • 济宁直隶州续志

    四卷。清卢朝安纂修。卢朝安,字延祚,广东新会人,监生。咸丰六年(1856)任济宁州知州。卢朝安任知州后,以州志自明迄清虽已数修,然均残缺不完,而道光县令徐宗乾所纂志乘十卷亦未付梓,因取徐稿,续增四卷,

  • 孝经学凡例

    一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秀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经学家。师从王闿运。著述颇丰,有《群经凡例》、《今古学考》二卷、《公羊三十论》、《经学初程》、《春秋图表》、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尚书古文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黄奭辑本。郑注《尚书》,在清李调元补正南宋王应麟辑本之后,清人又有孔广林、袁钧二人的辑本。而黄奭的辑本,比孔广林的辑本详细,又与袁钧的辑本大致相合。虽然袁本成书略早于黄氏辑本,但它于

  • 西药略释

    四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初刊于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二年(1887)重刊。卷首有总论,卷一为泻药论,卷二为吐药论、利小便论、发表论、化痰论、杀虫论,卷

  • 礼记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是卷以《礼记》成句解《诗经》。如以“后修女顺”解《葛覃》全旨,以“君子将营官室”解“升彼虚矣”一章,以“登车则有光矣”解“星言夙驾”,以“君子比德于玉”解“如圭如璧”,以“一与之齐

  • 世医得效方

    十九卷。元危亦林(1277——1347)撰。危亦林字达斋,南丰(今属江西)人。为五世名医。家世业医,博览医书,对内、妇、儿、五官,整骨诸科均有研究,尤擅长骨伤科,曾任南丰医学教授。此书根据古方与五世家

  • 玉简斋丛书

    二集,十八种,五十三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最初不分集,所收多为目录学著作,后刊刻日繁,始分为二集。初集为讲述边疆史的著作,二集为目录学著作。前者有明高拱《边略》五卷、清佚名《湟

  • 续笺山房集略

    十八卷。清郑道明(生卒年不详)撰。道明字希廉,号松冈,怀宁(今属安徽省)人,乾降元年(1736)副榜贡生。是书共分十部,每部单命标题,皆为道明读书感识札记之文。一卷曰理气解略;二至四卷曰四书解略;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