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稗疏

春秋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考证地理者占十之九,论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之一。其考地理,多有所得,如“莒人入向”之向,认为当从杜注在龙亢,而驳《水经注》所引阚骃之说是误以邑名为国名;辨杀州吁于濮之濮非陈地;厉即赖国,而非随是之厉乡;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莒鲁之间有二郓;仲遂所卒之垂非齐地;“次鄫”之鄫非鄫国,亦非郑地;春秋之祝非汉之祝其,皆足以纠杜注之失。又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丘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谓阳在都阳,亦可补杜注之阙。其考证名物制度亦多出新说。如谓公子纠为齐襄公之子而非其弟;谓鲁襄公二十四年两记日食,其中一次是误以晕珥当日食,皆可备一解。再如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王氏认为,虽然古代助法是一夫百亩,但实际不止百亩,因为田有三易。“助法初定之时,民或间一岁再岁而易耕,以休地力。迨其后人众而力有余,熟耨而粪之,皆成熟地。先王亦明知后人必垦为肥壤,正以此宽民力而劝之耕,所谓仁之至也。唯公田则百亩而无莱,私田则以三等酌其中,盖二百亩而名百亩。今此履亩,则凡已耕之土尽入税额。盖先王虽名什一,而实二十而一,税亩则无土漏于税外,以周制较之,什而二矣。”虽为调和三传,然其说亦有根据。至于其论《春秋》书法,则多揣度之词。如闵公元年“季子、仲孙、高子”之条云:“三子皆不名,非《春秋》之通例。三传以为贤之、嘉之、贵之或外之,义皆未安。大夫之称子,犹侯伯子男之称公,皆假尊号以面谀之,春秋时习俗则然,而书之史册,固不可以五等之爵加之。”其说颇近情理,但又云:“盖鲁国之乱于闵公之世已极。闵公虽立,幼稚无知,唯国人之所为,故仲湫、高徯之来皆不以礼见主君,故湫与徯不言‘使’,无所致命也;湫不言‘聘’,不成礼于庙也;季友不言‘至自’,无所告至也。国人接之、国人纳之、从国人之尊称而书之、所以著鲁乱之甚也。故曰齐桓存三六国,鲁无君,无异于亡也。”臆说之甚,尤逾《公》、《穀》。现存《船山遗书》本、《昭代丛书》本、泽古斋本、《经学从书》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书目长编

    二卷。清邵瑞彭撰。邵瑞彭(约1878-1948),字次公,浙江淳化(今属浙江金华)人,目录学家。长期从政为官,因其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学界学者交往密切,著述很多。《书目长编》是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目

  • 东坪集

    八卷。清胡庆豫(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胡庆豫,字雍来,号东坪,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生卒年不详。岁贡生。著有《东坪集》。此集共八卷,皆诗。卷一为《南浦吟》,是其客江右时所作;卷二为《昭阳小稿》,

  • 谷城山馆诗集

    二十卷。明于慎行(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

  • 春秋岁星考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对春秋时岁星出没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而行一百四十五次,故一百四十四年超一辰。昭公十三年在大梁,昭公十五年龙度天门,龙即岁星,超辰越鹑首而至鹑火,

  • 网山集

    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

  • 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

    二卷。元陈恬撰。陈恬,字晏如,上虞人。常与杨翮、刘仁本友善,工诗文,元末不仕,平生亦无多著述,惟深究本乡湖田之利。因成是书。《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影钞明刊本,共二卷。其卷首冠图四幅,曰夏盖湖图,曰上妃

  • 颐庵文集

    九卷。明邹济(约1382年前后在世)撰。邹济,字汝舟。其先嘉兴人,后迁余杭。生卒年未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明经,授本学训导。被荐入翰林,预修《高庙实录》。历官左春坊左庶子少詹事。洪熙元年(142

  • 痊骥通玄论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焚椒录

    一卷。辽王鼎撰。鼎字虚中,涿州人。清宁五年(1059)进士。官至观书殿学士。《辽史》有传。书前有大安五年(1089)自序,称流放镇州可敦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时所作。记录耶律乙辛诬

  • 韵字同异考辨

    五卷。清郭鉴庚撰。鉴庚字莼香,古申人,历主南湖文江诸书院讲席。是编为辨韵字同异而作,择音有数读而义有异同者录之。初依本韵分别写入,并略释其义。凡有二读三读者,字旁以二圈三圈识之,又音注云见某韵。其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