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普法战纪

普法战纪

十四卷。王韬辑撰,张宗良口译。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焜,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咸丰十一年(1861),因上书太平军,受清廷通辑。赴英国译书。同治十三年(1874)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议洋务活动,宣传变法自强。光绪十年(1884)回上海。张宗良、字芝轩。南海人。同治九年(1870),以西班牙王位继承一事为借口,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和法国交战。两国相持七个月。法败议和。十年(1871)春,和议成。普法之战,关系到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此时,张宗良为《香港日报》主笔,与王韬共志此书,以论普法战纪而得以深悉欧洲诸国情形及各国间之关系。卷首,同治十年(1871)王韬前序后序各一篇,张宗良序一篇。同治十一年(1872)陈桂士序,十二年(1873)邹诚序。订有凡例十三条。书共十四卷,无卷目。以电报快捷但简略为纲,邮报迟缓但详细为目。以普法始战至和议成,按其前后战事顺序,汇为一书。书文内容,取于日报者约十之三。张宗良口译者十之四、五。从其它处收集者约十之二、三。日报之外,所有名城、古迹、遗闻、轶事、皆来自他书或取之《法国图志》、《日耳曼国史》。因剪裁、排比只王韬一人,故此书虽不分卷目,但首尾贯串,事件脉络清楚。辑译之文,多来自英文、邮电、报刊,故某些人名、地名译音虽未见准确,但仍不失为旧译本中之佳作。卷尾有同治十二年(1873)五月钱徵跋。(日本)明治十一年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中华印务总局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易纂言外翼

    十二卷。元吴澄撰。吴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于各卦,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于是复撰《外翼》。自明以来,《易纂言》有传本,而此书则流传渐稀,《元史》本传失载。朱氏《经义考》云:

  • 杨格非传

    一册。撰者不详。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格非,英国在华传教士,咸丰五年(1855)进入中国,宣统三年(1911)回国,次年即去世。在华传教达56年之久。该书即述格非一生事实。现存广学会本。

  • 皇朝武功纪盛

    四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耘松,一字云崧,号殴北,别名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史学家、诗人。年二十四中举,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预撰《通鉴辑览

  • 今文尚书考证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

  • 罗田王氏校印乡哲遗书

    六种,十卷。清王葆心(1864-1944)编。王葆心,字季芗,别号晦堂,湖北罗田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礼学馆纂修、学部主事、礼部郎中等。民国时任北京图书馆总纂、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等职。著作有《古文辞通

  • 李彦章杂著

    六种,六卷。清李彦章(生卒年不详)撰。李彦章字兰卿,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年间进士,为翁方纲之弟子。六种有《槐忙吟草》一卷、《榕园诗钞》一卷、《出山小草》一卷、《恋春园诗草》一卷、《归槎杂咏》一

  • 巢云轩诗集

    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明吴宗儒(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吴宗儒字次鲁,号黄麓,晚号止耕,安徽休宁人。生卒不详。著有《巢云轩诗集》。此集包括正集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其诗工于声律,然运

  • 闾丘辩囿

    十种,十五卷。清顾嗣立编辑。顾嗣立字侠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为康熙壬辰(1712年)进士,迁庶吉士,改补中书舍人,因病致仕。其人博学有才名,喜藏书,尤工于诗。其所居名秀野草堂,极水木亭台之胜,一时

  • 道德真经次解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道经》注下称:“此本(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

  • 癸巳论语解

    十卷,宋张栻(1133-118)撰。张栻字敬夬,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理学家,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是“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发端人物。既以“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