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曲韵骊珠

曲韵骊珠

一卷。又称《韵学骊珠》。清沈乘麟撰。沈氏字苑宾,娄湄人。他的外甥郁仲鸣将此书介绍于周少霞。周氏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此书作的序云:“而其中分十九韵为二十一,定入声为八韵,此其识之最大者。”其韵目如下:

东同(鼻音)、江阳(鼻音)、支思(直音)、机微(直音)、灰回(收噫)、居鱼(撮口)、姑模(满口)、皆来(收噫)、真文(抵腭)、干寒(抵腭)、欢桓(抵腭)、天田(抵腭)、萧豪(收鸣)、歌罗(直音)、家麻(直音)、车蛇(直音)、庚亭(鼻音)、鸠侯(收呜)、侵寻(闭口)、监咸(闭口)、纤廉(闭口)

入声八韵

屋读(满口)、恤律(撮口)、质直(直音)、拍陌(直音)、约略(直音)、曷跋(撮口)、豁达(直音)、屑辙(直音)。

韵目后括号中的注文,是对该韵发音特点的描述,多采用明以来词家所定叫法。沈氏舒声二十一韵与王所分相同,只是改“归回”为“灰回”,改“苏模”为“姑模”。入声分出八韵,仿效《洪武正韵》,使曲韵正式恢复入声韵。此书于各字下略加注释,各小韵均加切语,并注明南北异音。切语改革较大,清刘禧延《刘氏遗著》云:“近太仓沈苑宾《韵学骊珠》,以《中州全韵》为底本,参以《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其切音又加明显……上音用同呼字,下音用本韵影喻二母字,相摩而合成一音。呼之者固读二字之音,听之者止觉为一字之音。”沈氏采用《音韵阐微》所确定的“合声法”来制定切语,与传统韵书的反切不同,收到“又加明显”的效果。是书有乾隆间刊本及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字学指南

    十卷。明朱光家(生卒年不详)撰。光家字谦甫,上海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丑(1601年)。首二卷包括:(1)辨体辨音,(2)同音异义,(3)古今变体,(4)同音互体,(5)骈奇解义,(6)同体异义,(7)正

  • 鹅湖集

    六卷。明龚(约1354前后在世)撰。龚,江西铅山人,生卒年不详。《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杜、赵氏望、吴源为春夏官。又《宋讷传》称讷

  • 字体辨正

    一卷。清陆费墀(生卒年不详)撰。墀复姓陆费,字丹叔,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四库全书馆总校及副总裁等官。著有《历代帝王庙谥年号谱》,《枝荫阁记》,偕纪昀等编纂《历代

  • 桐村诗

    九卷。清冯咏(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冯咏字夔飏。江西金溪人。姿性英迈,与兄冯谌、弟冯谦并称“三冯”。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官至开州知府。本编一卷为一集,有:一《江汉集》,二《日

  • 安吉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汪荣、刘兰敏修,张行孚等纂。汪荣同治年间任安吉州知州。安吉于明代为州,领孝丰县。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仍降为县,故刘原志称州,此时则称县。同治十一年,汪荣莅任,欲修邑志。因距乾隆

  • 礼记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又一字簏云,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祖籍江西。1882年中举,后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1890)和南昌“经训书院”(1892)。

  • 读易日钞

    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

  • 太极绎义、通书绎义

    各一卷。明舒芬(详见《易问笺》)撰。舒芬阐释太极,大抵以太极图不本于易而本于河图立论。谓秋冬非肃杀之季,乃百物所胎之时;土之寄王,维夏秋之交,火烈金刚,水缓土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金遒,木上水下,习之

  • 三诗合编

    三卷。清黄光岳(约1739前后在世)编。黄光岳字硕庐,上高(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金华知县。编有《三诗合编》。此集为光岳辑其乡人关学诗、黄鎡、李坚三人之诗合刻而成,称《

  • 说文理董外传

    九卷。近代吕翼文(生卒年不详)撰。吕氏家里仕履无考,惟知他是近代学者王闿运(1833-1916)的学生。根据有二:一是喻谦所述王氏之《六书存微》,卷末附有吕氏所述《说文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诸例》;二是是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