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一卷。元朱震亨(1281-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金华(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故后人尊称为丹溪翁。朱氏因母病学医,初拜许文懿为师,继从师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自幼好学,三十岁时攻读《素问》。为当时著名医家,学术影响颇大。其师罗知悌为刘守真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朱氏治医能发挥经旨,参会哲理,融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践而创立新说,不仅以医学著名,而其医德亦被时人尊崇。朱氏著作有《局方发挥》等,并传有《金匮钩元》、《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其流传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等书,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朱氏精研医学,取儒家“格物致知”之涵义作为本书的书名。作者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当时人们处于承平时期,多酗酒纵欲,不知节制,乃致于精竭火炽而致病,如遇到医生滥用《和剂局方》一些辛燥刚烈的方药治疗,服之多损,造成流弊,甚至误治致死。于是朱氏撰成此书,谆谆数言,以救时弊。此书成于至元七年(1347)。共收医论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多方面内容。医论有《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病必求其本论》等。列有“饮食箴”、“色欲箴”。谆谆劝人对此不可贪纵沉缅。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理,着重阐发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指出相炎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诸种疾病的关键,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是养生防病及临证辨治的重要环节,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大法,反对滥用《和剂局方》辛燥之剂。书中所发议论浅近易懂,观点明确,不少论述能列出治疗案例予以验证,足可师法,故此书能较充分地反映他的学术思想,后世称其为“养阴派”,尊列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此论对后世影响颇深,明清以后滋阴学说之倡行及温病学的发展,均与其有关。朱氏所创方剂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朱氏“凡动皆属火”,“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等观点,在明代曾有不同评论。如明张介宾曾针对其说而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二者议论角度、所处时代不同,实为殊途同归。书中记述丹溪得自“西域异人”的“倒仓法”,后世亦议论颇多,认为此法易致吐泻,弊端甚著。纵观此书,侧重理论阐析,有鉴于此,是研究丹溪学说的重要著作。历代刊本颇多。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日本宽文五年(1665)村上勘兵卫新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至1956年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清诗铎

    (原名《国朝诗铎》),二十六卷。清张应昌(1790-1874)编选。张应昌,字仲甫,号寄庵。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后改籍钱塘(今杭州市)。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著有《彝寿轩诗钞》、《烟波渔唱》等

  • 阴符经三皇玉诀

    三卷。原题轩辕黄帝制。此书卷首有《序》,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取出开看,尽为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黄帝与百官议此经,皆不明经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古今善言

    一卷。东晋南朝时范泰(?-428)撰。泰字伯伦,顺阳(今属河南省)人。初仕晋,为太学博士,后入宋,任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三年(426),进侍中,国子祭酒等职。据《南史·范泰传》载,泰一生博览篇籍,好为文

  • 青溪遗稿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 武穆王演义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倚晴楼诗余

    四卷。清黄燮清撰。生平籍里见《倚晴楼诗集》条。集卷一辑词牌“疏影”,题为《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词牌“念奴娇”,题为《题诸子良嘉果枣花谦学拍图》、词牌“齐天乐”,题为《七月既望偕陈湘鱼作敬吴仙延变

  • 学古诊则

    四卷。明卢之熙(详见《阂疟论疏》)撰。此书主要采《内经》微言,兼参扁鹊、张机之说,对比考证他们之间异同,注明其精奥,而备为诊家则式。全书共四十则,包括脉学源流、诊则、三部九候、脉理、脉法、脉位、生理病

  • 影写隶古定尚书残卷

    一卷。本卷始自《尚书·盘庚上》第九,至《尚书·微子》第十七,乃《古文尚书》之第五卷,后有罗振玉《跋》,大概本卷为罗振玉根据敦煌本《隶古定尚书》残本,校以日本所传授的古代抄写本唐开元以前的《古文尚书》而

  • 孙月峰评经

    十六卷。明孙矿(生卒年不详)撰。矿字文融,号月峰,余姚(今属浙江省)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明史·孙矿传》。除此书外,还著有《绍兴府志》、《书画跋》等。此书包括《诗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