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槎翁诗集

槎翁诗集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十三年(1380),手敕召为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十四年(1381)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著有《槎翁诗选》十二卷(万历二十五年张应泰合刻)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是集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真如离刻本,凡八卷。刘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一生耽嗜吟咏,至为刻苦。其诗正平典雅颇负盛名。徐泰《诗谈》称其如“冬岭孤松,老而愈秀。”胡应麟《诗薮》称“当明之初,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布江右诗派,则昉于崧”。史亦称崧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诗派的佼佼者。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猜你喜欢

  • 颐山诗稿

    十卷。明吴仕撰。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此编共诗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淡,不耐回寻。有黄登贤家藏本。

  • 问辨录

    十卷。明高拱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此书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既有不少精到之见,也有一些推求不当之处。该书不以朱熹地位之高而苟同苟异,大胆辨难,

  •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

  • 罗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卢凤岑修,林春溥纂。卢凤岑,曾任罗源县知县。林春溥,闽侯县人,翰林院编修,著述甚富。罗源明时已有志乘。清时又数修。卢氏任县令后,以邑乘又有百余年未修,延林春溥纂成此书。道光十一年(1

  • 夷坚志

    五十卷。宋洪迈(详见《容斋随笔》)撰。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怪异)而志之”之意,取材广泛,内容芜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

  • 日用算法

    二卷。宋杨辉(详见《详解九章算法》)撰。这是杨辉写于1262年的一部应用数学问题集,原书已失传,现从《永乐大典》及《诸家算法》(无卷数,不著撰人,现有抄本藏李俨处)、杨辉其他算书中可知一些该书的内容。

  • 九经学

    三卷。清王聘珍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县人,拔贡生,阮元曾请他参订古籍。此书原题卷数八十九,此为残稿,仅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似应列礼类,但前人既刻入丛书,又题曰“九经学”,所以就归入

  • 四书注疏撮言大全

    无卷数。清胡斐才(详见《四书撮言》是书首有纪昀序及斐才自序。大旨以《朱子集注》为主,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安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

  • 兵录

    十四卷。明何汝宾撰。何汝宾,字寅之,一字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其人《明史》无传,然《吴县志》有记载,谓其苏州卫世袭指挥。天启二年(1622)调昌国参将,在石浦一带立大功,迁广东都督签

  • 定庵集

    五卷。明张悦(?-约1496)撰。张悦,字时敏,号定庵,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中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政。弘治中为吏部左侍郎,官到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