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城县志

武城县志

①四卷。清房万达修,王维明纂。房万达,字君如,辽阳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武城县知县。武城,故鲁地。按县志创修于明隆庆县令金守谅。其刻版毁于战乱,书亦罕见。房万达任县令后,偶获金志残本。其几经审阅,删芜去粗,又作增补,而成是志。《武城县志》顺治七年(1650)刻本。兹篇卷帙有限,而门类繁多,故有些目类仅寥寥数言,失之过简。如武城于春秋时即已立县,其后沿革变化甚多,而兹篇于建置沿革,仅有十分简略的叙述,缺漏甚多,是为此书的一大不足处。②五卷。清刘佐临修,刘尔楫等纂。刘佐临字兴襄,江南颖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城武县知县。刘尔楫,邑人。按城武县志,创修于明正德间,因邑圯于河,版章文物遂荡然无存,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郑汉复创修邑志,又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兵燹频繁,所遗旧志,更加残缺不全。刘佐临宰城武县,恐文献湮没,就集邑中绅耆,议举修志,开局征辑,以邑中博学分任采访,延聘刘尔楫任编辑,博观邻志,搜集故闻,例立八款,历三月而志成。《城武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此志于每志之前,有叙论以总其说,末亦附文以点明其义。其中沿革目,考辨详尽,对旧志做了不少改正增补。如习俗,旧志对于一邑之风土人情一字不载,而此志则广收详载。又如旧志不收灾侵,此志则以父老所传,附选举之后,予以记载。综观全书,凡所增补厘订,尚称妥善,为重修地方志中善本。③十卷,图一卷。清赵嗣晋纂修。赵嗣晋字桐严,广德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城武县知县。赵嗣晋莅任后,见邑志虽创于明、再修于康熙年间,惟旧志皆极为简略,且距康熙旧志已30余年,这期间,钱粮户口,尚有增减,人物古迹,亦多异同。即与邑中绅士、父老同为修葺较订,并开馆纂述,网罗采辑,分类别例,缺者补之,冗者删去,历时五月而告成。《城武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全书十卷图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沿革、山川、社村、风俗、方产,建置志:城池、河堤、官廨、仓廒、邮铺、桥梁、坊表、祠庙、义冢、保甲、兵防;卷二学校志:文庙、儒学、祭器、乐器、书籍、学田、典籍、义学、义田,赋役志:户口、地亩、科制、盐课;卷三至卷四职官志表、职官志传;卷五人物志:宦迹传、文学传、武将传、隐逸传、节烈传、流寓传、武将传;卷六至卷九艺文志:序、记、诗、赋、书;卷十典社志:文祀、乡饮等,秩祀志,古迹志,杂志。卷首有图十八幅。此志体例谨严,记述详确。其中以人物、职官两志记载最精赅。此外,将舆图单列一卷,为它志少见。然学校志、秩祀志、古迹志中,所记尚有重复,可为合并。④十四卷,首一卷。清骆大俊纂修。骆大俊,安徽宣城人,进士。曾任武城县知县。武城县志自顺治七年(1650)县令房万达重修后,虽几经续修,至骆大俊任县令时,查阅旧志,仅余残编断简,无可阅读。骆令因以修志为己任,设局捐款,发凡起例,搜集遗文,网罗近事,几经努力,终成是书。《武城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兹篇较旧志所增甚多,凡邑中之典章政俗,均有所记录。体例也无大差错。考证广博,凡引皆清楚标明出处,使读者一目了解。文字虽平平,尚可读。⑤十四卷,首一卷。清袁章华修,刘士瀛纂。袁章华字实庵,崇仁人,举人出身,道光十年(1830)任城武县知县。刘士瀛字沦洲,沧州人,举人出身。袁章华宰城武县后,见邑志之修,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县赵嗣晋,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旧志因年久,文字残缺、版章漶漫,几不可识。他认为邑志反映全邑文化,为政之根本,遂锐意重修新志。道光十年,章华因事赴京,邀沧州名儒刘士瀛同返,聘其总编纂之事,以旧志为蓝本,补其缺遗,增以近事,历五月而稿成,付梓成志。《城武县志》道光十年(1830)刻本。此志体例博大,记载详明,虽承袭旧志而作,而增补甚多。如沿革、封域、古迹、方外等历久不变者,皆因旧志;赋役、兵制、灾祥、人物等,则广为续入。综观全书,纲举目张,门类完备。然因取材极丰,考证记载,尚有舛讹,门类亦有重复,可宜删并。

猜你喜欢

  • 医经正本书

    一卷。宋程迥(已著录)撰。作者博通经史,著述甚多,此书系有感于邪说误人,为正世俗愚见而作。全书十四篇,首论唐、宋两朝医政,然后依次为论伤寒温病热病无传染之理;论五运六气感伤总名曰时气,亦无传染;论四时

  • 绪山会语

    二十五卷。明钱德洪(1496-1574)撰。钱德洪初名宽,字洪甫,避先世讳,以字行,余姚(今属浙江)人。因读《易》于灵绪山中,故学者称绪山先生。师事王守仁,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由钱德洪和王畿先为其疏

  • 掌录

    ① 二卷。清陈祖范(详见《经咫》)撰。是书乃祖范札记考证事物立名的取义,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辑录前人诸书的文段,以备查寻阅读。全书多摘取收录众人的论述观点,不加评论,罗列堆积。后因其门生弟子互相转抄

  • 文坛列俎

    十卷。明汪廷讷(生卒年不详)编。汪廷讷字昌期,号无我,四川新都人。此书分十类:一曰经翼、二曰治资、三曰鉴林、四曰史摘、五曰清尚、六曰掇藻、七曰博趣、八曰别教、九曰赋则、十曰诗概。所录上及周、秦,下迄明

  • 览古评语

    五卷。明陈师(生卒年不详)撰。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而其自署为钱唐,并说考之《汉书》,不当从土旁。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副榜,授华亭县教谕,官至永昌府知府。著有《览古评语》、

  • 指海

    二十集,一百三十七种。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张海鹏《借日山房》残版为上海陈璜所得,易名《泽古斋重钞》刊印,后又转入钱熙祚手,重新校补,增为二十集,易名《指海》。道光二十三年(1843),刊

  • 楼村集

    二十五卷。清王式丹(1645-1718)撰。王式丹,字方若(一作方石),号楼村。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病归故里,颇得巡抚宋荦赏识,为“江左十五子”之首。本集由

  • 庄子故

    八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宋人研究《庄子》者,曾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将《让王》、《盗跖》、《说剑》、《渔父》等四篇定为伪书。马其昶作《庄子故》据宋人之说而将如上四篇移于末卷而不加注释,又

  • 四书图表就正

    一卷。清赵敬襄撰。敬襄字竹冈,江西奉新(今江西奉新)人。官至吏部主事,曾主讲广东端溪书院。是书即在书院时刊行,有十图三表,分别为辰居星共图、日月系天图、井地图、千乘图、军旅图、春秋列国舆图、性习相近远

  • 疏稿

    一卷。清胡文学撰。胡文学,字卜言,一字道南,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顺治进士,由真定府推官提拔为监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建安定书院,官至太仆寺少卿,有《适可轩文集》。《疏稿》共十六篇,为作者任御史时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