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汝帖

汝帖

十二卷。宋王寀(生卒年不详)辑。王案,字辅道,敷阳(今江西德安)人。此帖成于宋大观三年(1110),卷前有《目录》一卷,卷后有作者自跋。其正文共十二卷,第一卷收夏、商、周三代金石文字;第二卷为秦、汉以及三国时期书家墨迹;第三卷为晋南朝帝王书;第四卷为魏晋人书;第五卷为晋朝书家存迹;第六卷为二王书;第七卷为南朝人书;第八卷为晋、胡、北朝人书;第九卷为唐三朝皇帝、后妃书;第十卷为唐代前期之欧、虞、褚、薛等人书;第十一卷为唐代中后期之李、颜韩、贺等人书;第十二卷为唐代的韩愈及五代十国人书。该帖收集古帖及碑字甚为丰富,但其中编辑错乱;文义皆不相关联,况且,宋代书帖法迹,后世见者日少,此帖却完好,故有人怀疑该帖为伪迹。但是,该帖除编辑上的谬陋外,上乘佳书也不少,摹刻又别具古致,其遒劲、淳厚更非后人所能及,故清代大书家王文治认为古今法帖中以粗漫传神的,当推《汝帖》。此评独具慧见,甚为精当。清顺治年间,有巡道范承祖,在原帖基础上,增刻说、记、诗、跋等,称十三、十四两卷,可惜不被后人承认,多不予拓取,故已失传,《汝帖》之原石亦日渐浸蚀失传。有宋石本。

猜你喜欢

  • 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

    一卷。此乃清乾隆朝诏修《四库全书》供缮录人取法的字样书。系用颜元孙《干禄字书》的体例,辨别正、俗、通三体书法,故以“辨正通俗文字”为名。分辨似、正讹及正帖通用三门。辨似以字之笔画多少为次,例如“匕”、

  • 庆龙归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七出,写唐朝末季之事。其情节大略为:唐僖宗崩逝,吴皇后垂帘听政。权臣田令孜专权乱政,擅立唐穆宗第七子郢王为帝。吴皇后在太子足心刺“庆龙归”三字,由宫女带入民间,由梅姓药

  •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

  • 续自警编

    八卷。明黄希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希宪字毅所,一字伯容,金溪(属江西省)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御史。清录用建言诸臣,为参政福宁。时值倭寇入犯,黄希宪率兵击败之。后为嘉兴知府,缮修捍海诸堤

  • 鬲津草堂诗集

    不分卷。清田霡(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田霡,字子益,号乐园,又号香城居士,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田雯之弟。其兄弟皆有诗名。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授堂邑县教谕,因病未赴任。《鬲津草堂诗集

  • 孟子集疏

    十四卷。宋蔡模(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撰。蔡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赵顺孙《四书纂疏》载蔡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前两书已亡佚。该书备列朱熹《孟子集注》原文而发

  • 瓠息斋前集

    二十四卷。清凌树屏(约1754年前后在世)撰。凌树屏字保釐,号缄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1754年前后在世。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凤县知县,调咸阳,后改补嘉兴府教授。树屏工诗赋

  • 蒙鞑备录笺证

    一卷。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蒙鞑备录笺证》一书是对光绪二十七年(1901)曹元忠所著《蒙鞑备录校注》一书的笺证,此书作于1925年,主要引据《宋史》、《元朝秘史》、《元史、宗室世系表》、

  • 供冀小言

    一卷,清林伯桐(1778-1847)撰。伯桐字桐君,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德庆州学正等职。林伯桐平生著述颇多,主要有:《修本堂稿》四卷,《诗文集》二十四卷,《两粤水经注》四卷,《供冀小言》二卷,《

  • 周礼句解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