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泰安县志

泰安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钤修,萧儒林等纂。黄钤字朗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泰安县知县。萧儒林,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泰安州自改府,泰安县附郭后,县志始修,创于乾隆二十五年知县程志隆,再修于此。黄钤宰泰安邑后,即取程志隆旧志加以厘定,补增,使泰安新邑的疆域、山川、风俗、名物一目了然。《泰安县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十六志目分为:天章纪、恩赉纪、盛典纪、方域考、山川考、建置考、田赋考、学校考、祠宇考、选举考、人物传、政绩录、金石录、艺文录、杂稽录。卷首有序文、目录、凡例、图考等,卷末有后序。此志分类设目基本承袭旧志,略有增添和调整。如人物传中增设德业、才猷二目,将旧志卷八风土和卷九古迹删除,将其子目并于方域考和山川考里。然其内容缺略疏漏处较多,有待订补。②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徐宗干修,蒋大庆纂。徐宗干(1796-1866),安伯桢,一字树人。江苏南通人。嘉庆进士。初任曲阜知县,道光八年(1829)任泰安知县。在山东任职二十余年,颇有政声。道光二十二年(1842)后,历任四川保宁知府、福建汀漳龙道。咸丰三年(1853)在台湾道任内镇压凤山反清斗争。次年升任台湾道按察使。后被调回内地,在河南帮办军务,镇压捻军。七年任浙江按察使,升布政使。又至通州、泰州办理团练。同治元年(1862)升福建巡抚。后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余部李世贤等,死于任所。著有《斯未信斋集》。蒋大庆,邑人。徐宗干莅任后,以泰安自改附郡邑而易州为县后,前令黄钤曾修邑乘,距当时又四十余年未续了,为保存一邑文献,宗干开局修志,集邑中绅儒,分任采访编纂,以前志为蓝本,不久纂成新志。《泰安县志》道光八年刻本。此志体例之分门别类,基本承袭旧志,无大损益。惟较旧志完备。记载翔实,为地方志中善本。其尚有同治六年(1867)修锓本。

猜你喜欢

  • 王魏公集

    八卷。宋王安礼(1034-1095)撰。王安礼,字和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迁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王安礼政治上反对王安石

  • 老子集解

    二卷。明薛蕙(生卒年不详)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属安徽亳州)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0)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撰有《老子集解》二卷。此书编于嘉靖庚寅年(1530),其后屡次加以修改,成

  • 印史

    五卷。明何通撰。何通字不违,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万历年间。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又略附小传于后。秦十九人,西汉二百二十一人,东汉二百零六人,蜀十八人,吴七人,魏二十八人

  •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88

  • 脱影奇观

    三卷。续编一卷。英国德贞撰。德贞名约翰,伦敦传教会教士,于同治二年(1863)入中国,光绪二十年(1994)卒于北京德贞曾于北京崇文门内设医院行医有年,同时带有照像机,当时称聚影匣,为中西友人照像,当

  • 禹贡正字

    一卷。清王筠(1784-1854年)撰。王筠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清代文字学家。王筠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在《说文》研究上,综合分析诸家之说,为后人指示门径。其主要著作有:《说文句

  • 崇谟阁汉文旧档

    六册。清佚名撰。崇谟阁藏有汉文旧档六册,包括各项稿簿一册,朝鲜国来书薄三册,奏疏稿一册,内重复一册。各项稿簿,乃搜集抄录自太宗天聪二年(1628)九月起至天聪五年(1631)十二月来往文书。其中未被实

  • 上阳子金丹大要

    见《金丹大要》。

  • 进善集

    清张天柱(生卒年不详)撰。张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张天柱寄居南京时,闻见达官显贵奢侈腐化,世俗风气败坏,故撰此书,共三十篇,意在抨击奢侈风气,规劝人们勤俭

  • 南来志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担任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本书即记载其从京师到广州沿途所见名胜山水。体例仿宋范成大《吴船录》。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本、《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