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北通志检存稿

湖北通志检存稿

二十四卷,清章学诚纂。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毕生致力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和编纂方法均有论述,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提出“方志为史”和“经史致用”,提高了志书的地位和实用价值;确立了方志体例结构,明确了志书内容和编纂要求,奠定了方志学的基础。著有《文史通义》、《续资治通鉴》、《史籍志》、《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州县清立志科议》、《修志十议》等。全部方志著述均收入《章氏遗书》。《湖广通志》自雍正十一年(1733)总督迈柱等续修,仍依康熙通志例,兼载湖北湖南两省。乾隆二十一年(1756)总督色硕、湖南巡抚陈宏谋等创修《湖南通志》,是两省分修通志之始,而湖北尚用雍正全志,编次犹缺。乾隆五十三年(1788)总督毕沅等延章学诚分修《湖北通志》。五十九年,志事甫竣,毕沅离任,章学诚因与留任巡抚惠龄等意见不合,致志稿未刊行。后章氏自检箧中存稿,订为《湖北通志检存稿》。是志分纪、图、表、考、略、传,其书已散逸,其志例可取法者尚多;二纪,为皇言、皇朝编年,附前代;三图,为方舆、沿革、水道;五表,为职官、封建、选举、族望、人物;六考,为府县、舆地、食货、水利、艺文、金石;四略,为经济、循良、捍禀、师儒;五十三传。现其存者,有纪赞叙例、食货考、并政略之经济循良捍御传,传后又作人名别录。是志凡例,今仿史裁为通志,仿会典则例为掌故,仿文选文粹为文征,载分三部三书。各立一家之学,综其大要,参取古今史志义例为通志七十三篇。通志之外,取官司通行章程,分吏户礼兵刑工为掌故。六门取传记论说时赋箴铭之类,分甲乙丙丁,又分上下,为文征,其轶事琐语异闻,别为丛谈四卷,附于后。原书分四集,为通志、掌故录、文征、丛谈。书进士陈熷重校,其于各门加踳驳议其非。章学诚也有辨例,惜全书不传。此书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章氏遗书》本。

猜你喜欢

  •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 释迦方志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品茶要录

    一卷。宋黄儒撰。黄儒,字道辅,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品茶要录》。是书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黄,八清膏,九伤焙,十

  • 说文经字附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是书为增补陈寿祺《说文经字考》而作。在钱大昕《说文答问》与陈氏之书的基础上复加搜辑,得九十九字。其中“”即“葵邱”之“葵”,已见于钱氏《答问》,实为九十八字。是编

  • 周易考占

    一卷。清金榜撰。榜字蕊中,又字辅之,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一甲一名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作者以为周官占人之法不著于经,而载于《左传》、《国语》者仅有六爻不变、六爻尽变、一爻变、五爻变,四者

  • 铅山县志

    ①十五卷,清郑之侨纂修。郑之侨,字东里,广东潮阳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铅山知县。《铅山县志》乾隆八年(1743)刻印。此志舆地志、建置志中,凡旧志讹误之处,皆予订正;户口

  • 春秋无例详考

    一卷。清姚际恒(详见《春秋通论》)撰。该书不见于《清史稿·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与《春秋通论》俱为传抄本。该书附在《春秋通论》之后,共一卷,三十九条,各条之下,间或别分子目,大旨在于辨正《左传》、《公羊

  • 说文蒙求

    六卷。清刘庠(生卒年不详)撰。刘庠字慈民,号钝叟,南丰(今属江西)人。咸丰举人,官内阁中书。受业于曾国藩,少好考证,晚致力两宋诸子书。著有《易说》、《说文蒙求》、《俭德堂文集》等。此书乃为初学识字而作

  • 增订韵字辨同

    五卷,补遗不分卷,清彭元瑞撰、郑擢彤补遗、翁方纲拟定凡例。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至礼兵吏诸部尚书、太子少保、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