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弱侯问答
一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潘曾纮编。焦竑曾从学于耿定向,又与李贽是好友,因此思想观点也倍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李贽对焦竑的影响最深。李贽极力诋毁孔子,提出“非孔”的口号,因此焦竑在此书中,便极力尊崇杨、墨,处处与孟子为难。潘曾纮对此书加以整理刊刻,用以教新郑之士子。
一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潘曾纮编。焦竑曾从学于耿定向,又与李贽是好友,因此思想观点也倍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李贽对焦竑的影响最深。李贽极力诋毁孔子,提出“非孔”的口号,因此焦竑在此书中,便极力尊崇杨、墨,处处与孟子为难。潘曾纮对此书加以整理刊刻,用以教新郑之士子。
六卷。清秦坊(生卒年不详)撰。秦坊字表行,号俨尘,江苏无锡人。秦坊一生善于著述,《范家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大概内容分为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闺范。包括自周秦以至明代时期的前贤人的格
一卷。明毛晋撰。毛晋(1598-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晚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江苏常熟人。汲古阁为其藏室名,所藏逾八万四千余册。目中附刻有毛晋印记之原本,记
十二卷。《诗集》六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空山,滋阳(今山东兖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番禺知县。学识渊博,通经义,工文章,对金石考据功力尤深。著有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一卷。清冯舒(1593-?)撰。冯舒又号癸已老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冯复京子,字己苍,号默庵,冯舒肆力经史百家,尤邃于诗。遇事敢为,小人嫉之如仇。顺治初构衅于邑令瞿四达,指所著《怀旧
五十二卷。清王相(?-1851)辑。王相,号惜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王氏家族自清代顺康至嘉道二百年间,文章科第显于浙中。除王益朋曾有专集行世外,余大都散佚,王相于道光年间,广为搜罗散失,整理成诗文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
一卷。清张承燮撰。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史记》为主,而参以《孔子家语》,旁采《礼记》、《左传》、《论语》、《大戴礼记》、《孝经》等书,间加考证而成,共收孔门弟子八十人。书刊于光绪二十
三卷。川口长孺(生卒不详)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鸿杰等纂修。姚鸿杰,山东巨野人,光绪十一年(1885)、十九年二次就任丰县知县。姚鸿杰首次到任即与丰邑名士议修县志,因离任作罢。光绪十九年再度莅丰,急邀诸同志申前议,就书院设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