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芝堂集

玉芝堂集

九卷。清邵齐焘(1718-1769)撰。邵齐焘,字荀慈,昭文(今江苏省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词馆十年,两次充当顺天乡试同考官。年未四十岁,即罢官归乡。自称其堂为“道山禄隐”。是集诗三卷、文六卷,皆是晚年所作。诗文不分体,大都骈偶之作。邵齐焘擅长骈体文,意欲矫陈维菘之肤廓、吴绮之甜熟、章藻功之刻镂纤小三家之失,故辞采华美,气势雄健,自辟蹊径,然斧痕尚存。郑虎文评论说:“今古骈散特体,诡制道通如一,本朝惟齐焘一人而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猜你喜欢

  • 音分古义

    上下两卷,附一卷。清戴煦撰。煦字鄂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精于算学,善于画,尤勤于律吕。曾辨正七律之说,谓凡神与人以数合,以声昭,然后相应,故以七同神人之数而以律和神人之声。七律七同实涉附会。其与

  •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性”、“情”等多有论述,

  • 心易

    一卷。清戴天恩撰。戴天恩字福承,萧山人。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从太极到八卦变为六十四卦,共有十五个图,而各图后均有说。卷末为象说、字义、统义三篇。其所图所说都是前人已有,所附三论也没有什么

  • 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

    一卷。清汪中(详见《大戴礼记正误》)撰。汪中字容甫,是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著述很多,关于《春秋》之作,有《春秋述义》一卷(附在《述学)之后)及此书。《左传》所记列国官名,各家注疏都用《周礼》加以解说

  • 松邻诗集

    四卷。《词》二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生平(详见《松邻文集》)。此集诗词共六卷,本与文别行,刊后始并入松邻遗集。诗凡四卷。吴昌绶写诗酸楚沉痛,如:《断句如酬莫楚生》:“亡书积岁犹心

  • 高斋漫录

    一卷。宋曾慥(详见《类说》)撰。此书内容丰富,广闻博见,上自朝廷典章制度,下至士大夫言行事迹,以及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皆载录记述。虽征引丛杂,不无琐屑,但可资参考者居多。其中某些史实

  • 三遂平妖传

    四卷二十回(增补本四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小说,又名《平妖传》,叙述北宋时贝州王则起义,文彦博得诸葛遂、马遂、李遂之力加以镇压的故事,故名《三遂平妖传》。王则在宋代历史实有其人,

  • 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

  • 说纬

    一卷。王崧撰。王崧(1752-1837)字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曾主讲于晋阳书院。阮元总督云贵时,聘请王崧主修《云南通志》。另有《滇南志略》。《说纬》一书所收考

  • 诗经笔记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伯孝,学者称贞庵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隆庆进士,任广平知府。有文名,著有《艺圃琳瑯》、《清权山人集》等。《诗经笔记》为蒋氏的读《诗》札记,只录篇目,不录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