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孔六帖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中进士。曾做过周至县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刑部侍郎,晚年曾外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三十九卷,三千多首。继承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平易浅近,时称“元和体”。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充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左朝议大夫、知州等。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据杨文公《说苑》所记,白居易在编辑《六帖》时,用几千个陶罐,各题门目,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学生采摘唐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罐中,然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原称《白氏经文事类》、一名《六帖》,三十卷。关于书名《六帖》,说法不同。一说,本书共三十卷,合数卷为一册,共六册。每册版心标有帖一至六等字,因而取名“六帖”。又说,唐代考试制度,以六科取士,试题叫“帖”,此书供考生应试之用,故名“六帖”。北宋孔传仿《白氏六帖》体例,辑唐五代诸籍,续作《六帖新书》,又称《后六帖》,三十卷。《白氏六帖》,各卷首有“总目”一页,共计二百三十五目,分一千三百六十七门,另附五百零三小目。其引用资料,杂乱无序,不注出处。后经南宋晁公武曾祖晁仲德考其出处,逐一加注,其书的价值更高。孔传的《后六帖》成书于绍兴初年,始刻于乾道二年(1166)。分一千三百七十一门。为加区别,后人方冠以“白氏”、“孔氏”之称。后来有人将二书合并刻刊。名《唐宋白孔六帖》。以《白帖》为主,将《孔帖》各类附入其下,分为一百卷。总共一千三百九十九门,较《白帖》多三十二门,较《孔帖》多二十八门,即今通行本。《白帖》,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吴兴张氏影印傅增湘藏宋绍兴刻本,名《白氏六帖事类集》。吴门汪氏有宋刊本《唐宋白孔六帖》,杨惺吾藏宋本《白孔六帖》、《四库全书》本、1933年园影印本,1987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刊本。

猜你喜欢

  • 荣宝堂诗钞

    一卷。清林玉衡(生卒年不详)撰。林玉衡,字璇南,号璇台,连平州(今广东连平)人。官训导,历任曲江、花县、龙门训导,阳山教谕,嘉应州学正,因军功加六品。林玉衡父林丰园,文词雄长岑南垂四十年,其家学渊源,

  • 眉公群碎录

    见《群碎录》。

  • 金华文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详见《金华征献略》)编。此集所收均为金华一郡之文。上自汉尚书杨乔,下迄于清朝徐腾,共收一百十七家,而王崇炳之文亦录其内。据集前《凡例》称,所取《金华文征略》十之有五,《金华文统》十之

  • 乡射礼集要图说

    一卷。明傅鼎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根据自序,题曰“弘治甲子署华亭学教事三山傅鼎”。其事迹可考者如此。案:刘琬守松江,有志礼乐,修射圃,制射器,命令傅鼎著成是书。傅鼎收辑旧闻,省略其戒宾献酬之节,增入《

  • 当湖文系初编

    二十八卷。清朱壬林(生卒年不详)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浙江平湖(今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此编于咸丰八年(1858)成书,梓未竣而卒,叙言、凡例均佚。此书以类为序、赋、论、议、

  • 左传人名辨异

    三卷。清程廷祚(详见《大易择言》)撰。廷祚潜心经学,著有《大易择言》三十六卷,《春秋识小录》九卷。此书是《春秋识小录》之一(另两种是《春秋职官考略》三卷、《春秋地名辨异》三卷)。编首有廷祚自序。体例是

  • 格致启蒙

    四卷 英国罗斯古等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略论》)、海盐郑昌同译。这是一本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合编书,其中包括:《化学启蒙》一卷,英国罗斯古撰,全卷共二十二节;《格物启蒙》一卷,英国都口撰,共九十

  • 棠阴比事

    一卷。附录一卷。宋桂万荣(生卒年不详)撰。明吴讷(生卒年不详)删补。桂万荣,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官至朝散大夫、直宝章阁,知常德府。《棠阴比事》记录了自古以来一百四十四件案例,及对案例的分析,为便

  • 唐愚士诗

    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明唐之淳(1350-1401)撰。唐之淳,字愚士,亦以字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之淳是唐肃之子。建文初(1399年),诏词臣修《鉴戒录》。方孝儒荐之,授翰林院侍读,与方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