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皮子文薮

皮子文薮

十卷。唐皮日休(834-883)撰。皮日休字逸少,又一字袭美,号鹿门子,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省)人。咸通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诗人。与吴中名士陆龟蒙结为诗友,酬答唱和,人称“皮陆”。二人唱和之诗编为《松陵集》十卷。著有《皮子文薮》。在诗歌上,继承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他称赞白诗“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在散文上,他推崇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称赞韩文“无不禅造化,补时政。”文学主张,继承了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创作中加以实践。皮日休的艺术思想是复杂的,创作上所接受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的创作倾向也大不相同。此集是皮日休为了考试行卷而手自编定,他在序中说:“咸通七年(866)中,皮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东(今安徽寿县)别墅,编次自己的诗文集《文薮》复将贡于有司。发箧丛萃,繁如薮泽,因名其书曰《文薮》焉。”共二百篇,为十卷。宋晁公武谓其尤善箴铭。今观集中书序论辨诸作,也多能原本经术。其请孟子立学科,请韩愈配飨太学二书,在唐人尤为卓识,不得反以词章目之。集中诗仅一卷。盖已见《松陵集》,不复重编,亦如《笠译丛书》之例。王士贞《池北偶谈》尝摘《鹿门隐书》一条,《与元徵君书》一条,均将世民二字句中连用,认为不避太宗之讳。此集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平易通俗的语言,充满现实性、战斗性。尤其是政论小品文,在晚唐大放光彩。鲁迅在评价《皮子文薮》时,指出他“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皮日休以儒家正统的继承者为任,对以后理学家们影响甚大。后人对该书整理,现存之版本竟达十数种之多,《四库全书》所收的是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共二百篇为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作十卷。宋、元旧刊未见传世。明代有正德刊本、嘉靖刊本,清代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合肥李松寿仿宋刊本。《四部丛刊》以湘潭袁氏藏明本影印。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四部丛刊》本点校出版。也有萧涤非、郑庆等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八段锦

    八篇。题“醒世居士编辑”,“樵叟参订”,编撰者真实姓名不详。该书为白话短篇小说集,不分卷回,以段标目,共收小说八篇。第一段《惩贪色》,第二段《戒惧内》,第三段《赌妻子》,第四段《对不如》,第五段《儆容

  • 临川梦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求汤显祖助之,被汤显祖拒绝。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作《还魂记》(即《牡丹亭》)。娄

  • 春秋文谥例

    一卷。汉何休(详见《春秋公羊传解诂》)撰,清马国翰辑。何休博通六经,对《春秋公羊传》研精尤深。著作有《春秋公羊传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春秋文谥例》一书见于《隋书·经籍志》

  •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

  • 宋史阐幽

    一卷,明许浩撰。许浩字复斋,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中以贡生授官为桐城县教谕,著有《元史阐幽》、《复斋日记》等。该书因续《宋史》而作,其是非皆不谬于圣贤,但大多论断皆取古来论定之说,敷衍成篇,并无新的

  • 东垣十书

    二十卷。金李杲(详见《内外伤辨惑论》)等撰,编辑人不详。此书为丛书,共十种,包括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三卷,《脾胃论》三卷,《兰室秘藏》三卷,宋崔嘉彦撰、李杲校评《崔真人脉诀》一卷,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 景詹訚遗文

    不分卷。清姚谌(1835-1864)撰。姚谌字子展,一字则明,又名宗诚。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十四试诗古文词即有法度。十八补诸生。始后弃举业治经史,旁及九流百家之学。二十五举于乡。尝谓闻学必本诸经,通

  • 咏物诗

    一卷。元谢宗可撰。宗可自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号、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录其诗四十余首,此集共一百零六首诗,皆七言律诗。“如不啄燕蝶而咏睡燕睡蝶,不咏雁莺而咏雁字莺梭。其标题亦皆

  • 花史

    十卷。明吴彦匡撰。吴彦匡,生卒年月、事迹、何方人士,均不详。著有《花史》一书。是书在常熟蒋养庵《花编》、松江曹介人《花品》二书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共记载百余种花品。书中以一花为一类,各加神品、妙品、佳品

  • 萍洲可谈

    三卷。宋朱或撰。生卒年不详。朱或字无惑,又作朱或字无或,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寓居黄州,自号萍州老圃。朱或父朱服曾以直龙图阁历知莱润诸州,又奉命使辽,后为广州帅。故此书朱或多记述其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