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红楼梦》。
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
二十卷,首一卷。清刘文彻等修,周家禄等纂。此志首以地图;为表六:沿革、官师、科举、仕官封赠、旌礼、列女上下;为志七:地、物、赋役、建置、学、祠祀、艺文;为列传三:名宦、耆旧、寓贤;终之以叙传。凡二十卷
一卷。汉魏郎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魏郎字少英,后汉上虞人。从博士郤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五经》。累官尚书。为八俊之一,时称天下忠贞魏少英。因党议免官,著书数篇,号魏子。《隋书·经籍志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
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勤学善思、知识渊博。师从马融三年归,马融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曾聚徒讲学,至数百千人
共十集,每集十册,共一百册。1930年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编刊会开始编辑刊行。1949年以前印出甲、乙、丙三集,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印出丁集。戊、己、庚、辛、壬、癸六集由台湾中央研究
二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此书以王守仁所作《朱子晚年定论》一文,不言晚年始于何年,但取偶然谦抑之词,或随问而答之语,及早年与人的笔记,特欲借朱熹之言以攻击朱熹,此不足为据。故乃取朱熹《年谱》
五卷。清翁方纲钞辑。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迁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见《十三经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