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训纂

礼记训纂

四十九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江苏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性方正,人不敢以私心求之。家居,财足以自给,而常周济乡亲百姓,从事音韵训诂,用力尤深。除《礼记训篡》四十九卷外,还著有《经传考证》八卷、《游道堂诗文集》四卷、《自田风雅集》八卷。《礼记训纂》书首有林则徐序,谈到朱彬作《礼记训篡》乃承袭王懋竑经法、又与刘台拱,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切磋有年,析疑辨难,多有考求,故书中采此四家之说最多,旁证以清初至乾嘉间诸家之书,不下数十种。且始终以《礼记》郑注孔疏为主,撷其精要,综以古今,不薄今而爱古,亦不别门户之见,实乃《礼记》注疏集大成之作。正如朱彬自序云:“束发受书,病陈氏集说之疏略,不揣祷味,年逾知命,始取《尔雅》、《说文》、《玉篇》、《广雅》诸书之故训,又刺取《北堂书钞》、《通典》、《太平御览》诸书之涉是记者,虎观诸儒所论议,郑志师弟子之问答,以及魏晋以降诸儒之训释,撮其菁英,以为辑略,时有一得,亦附于篇。郑君注如日月之在天,江河之行地,而千虑之失,亦间有之,后儒规其阙失,补其瑕间,用是知经传之文,非一人一家之学所能尽云。”(末题道光壬辰七月自序)朱氏是书编次卷第仍沿袭《礼记》四十九篇之旧,故成《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朱氏既不盲从郑注,而不偏信朱说,而是博引诸家,采择精审,唯合理是从,于是辑略成书。如《大学》、《中庸》列原篇。《大学》并列朱熹考订之本。是书小注皆先录郑玄注,如《曲礼》上第一、于郑注后,又引吕与叔(吕大海)、吴幼清(吴澄)说,再多引朱壹语,可见朱彬注解《礼记》不分汉宋,无门户之见。又如《月令》注,特申郑玄旨音,断为出《吕氏春秋》,引“太尉秦官九月来岁授朔”诸证,皆见确切。《王制》则用王懋竑说,仍信为汉文帝令博士作,不纯用郑说;《礼运》则纯用郑注,并引王引之说。对元陈澔《礼记集说》之疏漏,亦多有纠正。至于形声训诂,据段氏《说文注》,王氏《读书杂志》、《经义述闻》者颇多。是书于义理既有引申,于训诂亦多考证,得简要而少芜杂,为清代《礼记》注释中较系统之作。此书最早版本有咸丰元年(1851)宜禄堂刊行本,又有宣统元年(1909)学部图书局石印朱氏刻本一册、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又有清叶景葵《卷庵书跋》不分卷家刻本,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又有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及缩印本。另有《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新疆图志

    又名《新疆图志黄册》。一百十六卷,首一卷。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县人,宣统二年任新疆巡抚。王树楠详见民国《河北通志稿》。袁大化巡新疆后,乃开局修纂,王树楠总其事,道员王学会集其

  • 反切释例

    一卷。近人曾广源撰。曾氏云:叔然作音而不作例,例自宋以来始有之。上字同声,声归本母,下字同韵,韵归本等,此沈氏存中之说也。上一字取同位,同位不论四声,下一字取同韵,同韵不论清浊,此江氏慎修之说也。同位

  • 左国悉事

    不分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天津(今天津)人。自弱冠教书,历三十余年,对《礼记》、《周礼》、《尔雅》、《仪礼》等书都有删本。著有《教书积德法》及《左国悉事》行于世。据自序说,五经三传,是读书人的骨

  • 湖上青山集

    一卷。清陈时撰。陈时,钱塘(今杭州)人。《湖上青山集》武堂本。共一卷。兹篇实为山川题咏集。其将与西湖相连属之山,共一百二十六座,各系一诗,并附短序。诗为五言六句,大多劲拔有力,可称佳作。其序则于昔人传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

  • 温病条辨

    六卷。清吴瑭(1758-1836)撰。吴瑭字鞠通,仪征(今江苏淮阴)人。年青时习儒,十九岁时因父亲病故,哀痛欲绝,发愤攻医。四年后,其侄又病温,遍请时医治治疗不效。吴瑭因当时初学医术,对温病亦不得要领

  • 书绎

    ① 六卷。杨文彩撰。其生卒年不详。文彩字治文,宁都(今属江西省)人。明代学者。《书绎》卷首有指略十六条,先儒论二十一条,四十二篇亡书目,然后是《汲冢周书》篇名。其余卷次,一如蔡沈集传。此书体例亦与一般

  • 三经四书释义

    八卷。李滉(1501-1570)撰。李混初名端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朝鲜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人。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历任礼曹判书、艺文馆检阅、公州判官、丹阳郡

  • 易经辑说

    五卷。清徐通久撰。徐通九号抱真。杭州人。道光间为陕西中部县知县。其易学素无师承,自学之余,著成此书。书中以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主线,凡是本义所取篇目及图注全部移录,之后杂采程颐、邵雍、周敦颐之说,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