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竹下寤言

竹下寤言

二卷。明王文禄(详见《丘陵学山》条)撰。书首有王文禄撰于嘉靖十一年(1532)的短序和黄省曾撰于嘉靖十五年(1536)的序。玉文禄短序中说明了书名《竹下寤言》的来历。他说:“予居后菉芸楼前有竹万竿,日盘桓其下,或对客谈,或游于艺籍,或静而思。恍然有觉,即录数言,聊以舒适也,题曰《竹下寤言》。黄序中亦称“自曰竹下者,志中林之所得也。”全书共分二卷,卷一分天中篇、应迹篇、圣诚篇、文道篇四篇,卷二分男子篇、忌名篇、慎爵篇、恶戒篇、贪戒篇、廉戒篇、久师篇、交游篇、感微篇、虚受篇、良贵篇十篇,共计十五篇(《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中为十四篇),约一万七千余字。王文禄在书中以“廉子”自称,阐发议论,品古论今。有些议论颇有道理,如其在感微篇中,通过自然界许许多多现象阐发议论,告戒人们业精于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存侥幸心理,君子当始终典于学,当积学以俟时,而不应因时而改操。但也有些议论不太得当,如诋韩愈之学不如柳宗元,张子西铭可不必作之类。又如谓君子贵无心,古今天地如在大梦中,其中参杂了浓郁的佛老思想,亦为不可取之处。尤其是其在恶戒篇中,“举例”说明轮回转世、报应之说,尤为不可取。有明嘉靖间刻本,共一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万历初此书收入《百陵学山》之中,但版刻不同,内容亦多改易。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百陵学山》本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外还有《今献汇言》本、《元明善本丛书》本等。另外还有一卷本《竹下寤言》,收入《今献汇言》中。

猜你喜欢

  • 孟子赵注考证

    一卷。清桂文灿(?-1832)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著有《四书集注笺》、《子思子集解》、《弟子职解诂》、《朱子述郑录》、《易大义补》等。自来疏家体例,注中名物、制度、古事、古言,皆当为之博考详证

  • 环翠堂坐隐集选

    四卷。明汪廷讷撰。汪廷讷,字昌朝(一作昌期)无如,号坐稳,别署无无居士、全一真人,清痴叟。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古今体诗一卷、词一卷、南北曲一卷、随录一卷。萧和中序称,廷讷本有《环翠堂集》三十

  • 埤仓

    一卷。魏张揖撰。参见《三仓训诂》。是书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为三卷,而宋以来官私志目皆不见载,当是亡佚于五代动乱之际。然晋梁以迄北宋的传注,字部、类书、释典,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

  • 秋水斋诗集

    十五卷。清张映斗(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映斗字雪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早年为汤右会所赏。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映斗工诗。本编共十四集,皆其子守约、守愚所编

  • 凤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于万培纂修。于万培,乾隆四十年知凤阳县事。凤阳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六年知县张云翔,赓于万历四十二年知县万嗣建,天启元年知县袁文新更为《凤阳新书》,迄清乾隆四十年(1775),已百数十年,

  • 乐经律吕通解

    五卷。清汪绂(生平事迹见《乐经或问》条)撰。汪氏另有《书经诠义》、《乐经或问》等书。此《乐经律吕通解》凡五卷。其取《礼记》乐记一篇为《乐经》,又以理寓于声而器衷于律,故合《乐记》及蔡元定《律吕新书》,

  • 孤愤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术,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

  • 志颐堂诗文集

    十五卷。附《题跋文》二卷。清沙元炳(生卒年均不详)撰。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人,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工诗文,学识渊博,著有《志颐堂诗文集》。是集凡十五卷,文为上、中

  • 福堂寺贝余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