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考补正

经义考补正

十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四库全书总目》把朱彝尊《经义考》列入史部目录类,很不合适。张之洞《书目答问》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较为妥当。方纲本书也是如此。本书虽多补正,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之感。如《经义考》第一卷,认为《易》以“连山”冠其首,实在不妥,但并未深加辨析。按:连山,《汉志》、《隋志》均无,据《北史·刘炫传》载,当地牛弘启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刘炫于是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以送官,取赏而去。这是伪书,已经史有明文。方纲未抓住这一点,而只谈朱彝尊的错误,并说司马膺之注应当删正。或者考证未详,辨析疏略。如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新唐志》作十七卷,《宋志》作十卷,而《宋志·五行类》又有李鼎祚《易髓》三卷目录一卷,《瓶子记》三卷,合起来共十七卷。方纲认为,《唐志》是总其生平所著卷目而言,《宋志》是分列书名而言,晁公武、马端临、李巽岩等人,或认为集注内亡失七卷,或认为后人已把它合并,都未深加考辨。按:此说不对。李氏《集解》自序说:“至如卦爻彖象,理涉重玄,经注文言,书之不尽,别撰索隐,错综根萌,音义两存,详之明矣。”那么《集解》之外还有索隐,这就是共成十七卷的原因,哪能以《瓶子记》等书滥竽充数呢?此类问题书中较多。有苏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丁戊之间行卷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

  • 方言类聚

    四卷。明陈与郊撰。陈与郊(1544-1611)字广野,号禺阳,又号玉阳仙史、高漫卿、任诞轩、隅园,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工诗,好戏曲创作,有《昭君出塞》等

  • 四书本旨

    三十三卷。清韩逢吉撰。逢吉,字旋元,鄢陵(今河南鄢陵)人。著有《周易易简注》、《礼记辑要》、《传道秘录》、《河洛解》、《格物记》、《行习录》、《偶得录》、《顾諟录》等书。是编凡《大学》一卷,《论语》二

  • 衡门芹

    一卷。明辛全(生卒年不详)撰,辛全字复元,号天斋,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万历(1573-1620)末贡生,以特荐授知府,未及赴任而卒。辛全为曹于汴的门人,故亦喜讲学。此书皆为论治天下的方法,分为治本三

  • 二家诗选

    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删录。王士祯生平见《古欢录》辞目。《二家诗选》即徐祯卿、高叔嗣二家之诗选。惟祯卿、叔嗣名列七子之中。士祯之诗,实沿其派。故合二人所作,简其精华,编为此集。祯卿诗多取

  • 黄梨洲年谱

    三卷。清黄炳垕(1815-1893)撰。炳垕字蔚亭,浙江余姚人,系谱主七世孙。谱主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领导复社

  • 郭庆藩行述

    一卷。清郭振镛编著。振镛清末叶湖南湘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其父郭庆藩生平事实。庆藩字孟纯,郭嵩涛侄,诸生。由军功保知府,官至江苏候补道。书中所述办盐厘海运诸事,与实相符,至于开矿行钞诸策却是空

  • 医书纂要

    见《丹溪纂要》。

  • 尚书大夏侯章句

    一卷。汉夏侯胜撰,清马国翰辑。夏侯胜,西汉中叶人,生卒年不详。胜字长公,东平(今属山东省)人,西汉经学家,官至太子太傅。师从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又问学于欧阳生,称“大夏侯”,其《尚书》之学称作“大

  • 注疏琐语

    四卷。清沈淑(详见《陆氏经典异文辑》)撰。卷一是《易》、《书》、《诗》,卷二是《礼记》、《周礼》、《仪礼》,卷三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卷四是《孝经》、《尔雅》、《论语》、《庄子》。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