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心书院经解

经心书院经解

二卷。清左绍佐(?-1914在世)辑录。绍佐字季云,号笏卿、竹笏生,湖北应山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南韶连道、雷琼道。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其题目有“郑君笺诗多以韩易毛说”、“禹河故道迁徙考”、“继善成性解”、“辟雍解”、“大别考”、“用九用六说”、“《尚书·舜典》存逸考”、“《白虎通诗说考”、“千乘之国解”、“《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等。每题下所选之文,少者两篇,多者达十一篇。而在篇末,不着一字评语,故不知辑录者对不同的看法及优劣高下如何评判。如“大别考”,有的认为在汉阳,不在安丰;有的认为在安丰,其他在安徽霍邱与河南固始之间。其中“郑君笺诗多以韩易毛说”及“《白虎通》诗说考”两题,旨在引导诸生研求经义,题好而诸生之文亦多佳。其他题目多有定说在前,诸生稍加搜集整理便可完卷,不足以征学识。《经心书院经解》有光绪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宋史存

    二卷。明文德翼撰。德翼字用昭,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崇祯七年(1627年)进士,官嘉兴府推官,正直廉明,著有《读庄小言》、《雅似堂文集》等书。《宋史存》由《宋史》列传删润而成,始于宗泽,终于文天祥

  • 圣贤像赞

    六卷。清吴高增(生卒年不详)撰。吴高增,字敬斋,嘉兴县(今属浙江)人。官山阴训导。该《圣贤像赞》勒成于乾隆十七(1753)年,共六卷,收像八十四幅,圣像摹自吴道子本,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像之标目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四益诗说

    一卷。近人廖平撰。平有《易说》已著录。廖平论六经,既有纠正谬误、创立新说之功,亦有迂妄牵强之弊,此书亦然。版本有《六绎馆丛书》本。

  • 十地经论义记

    二十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条。《十地经论》为天竺僧人世亲所作。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义。汉文译本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译,佛陀扇多传语,于508年译出。菩

  • 明季实录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诸生,少年时参与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事败遍游华北,图谋恢复明室。

  • 敬和堂藏帖

    四卷。清李鹤年辑。李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人。在光绪间为河道总督时刻此帖于开封官署。此帖收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王铎书各一卷。摹刻者为江西黄履中,字垣园,幼时家贫,牧牛于携刀入山中,就石上镌字,久之锻

  • 书疑

    九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会之,自号长啸,后改鲁斋,谥文宪。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平生不仕,以教授、著述终其身。从学者甚众,曾受聘在丽泽、上蔡两书院为师。死后追赠承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滇南文略

    四十七卷。清袁文揆、张登瀛同辑。袁文揆,字苏亭,云南保山人。张登瀛,字翘岱,云南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袁、张二人的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滇南,云南省之别称。此集之辑都为四十七卷,不求备体而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