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帖平

绛帖平

六卷。宋姜夔撰。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工诗,词尤有名,且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谐美。诗词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扬州慢》等少数作品,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其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的一部词和乐谱的合集。据曹士冕《法帖谱系》,绛本旧帖,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和自刻摹者,世称潘驸马帖,又称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后绛州公库得其一,于是补刻余帖,名为“东库本”。逐卷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登封书”为别。姜夔在书中所论每卷字号,与曹士冕所说相吻合,可见江夔所得即东库本。宋代人论法帖的,如米芾,黄长睿等人,各有疏密长短。姜夔欲折中其论说,所以取汉官廷尉平之义,以名其书。书首有嘉泰三年(1203)自序,称帖虽小技,而上下千年,关涉史传颇多,《绛帖》考据颇精博。第五卷内论智果书及梁武帝评书语,说武帝藏钟张二王书,尝使虞和陶隐居订正。姜氏认为,虞和系宋人,其上法书表,是在宋孝武帝之时,距梁武帝甚远,认为这是考证上的疏漏。据《墨庄漫录》上说,其书本来有二十卷,开始只有抄本相传,没有刻印。现存书所载字号,止于山字,河字以下十四卷亡佚,所以后来传下来的只有六卷。传本有“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等本。

猜你喜欢

  • 文照堂四书字音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认为四书白文朱子未注音声,坊本每为妄增。如在邦必闻的“闻”字,庶民去的“去”字,使养其老的“养”字,皆为增音去声之类,多有舛讹,因而作是书正之。辨字释音,均

  • 永报堂集

    五种,三十三卷。清李斗(生卒年不详)撰。李斗字北有,扬州(今属江苏)人,博学工诗,兼通数学音律。该书所收五种有《永报堂诗集》八卷、《艾堂乐府》一卷、《扬州画舫录》十八卷、《奇酸记传奇》四卷、《岁星记传

  • 周易图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

  • 世穆两朝编年史

    六卷。明支大纶撰。大纶字华平,又字心易,嘉善(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由南昌教授擢泉州推官。谪江西布政司理问,终于奉新知县。著有《世穆两朝编年史》、《华平集》、《华萃词》等。是书成于万历二十四年(15

  • 鸡肋编

    三卷。宋庄绰撰,生卒年不详。庄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一说太原人。曾摄襄阳尉,并官于顺昌、澧州等处。他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长期浮沉郡县,四处奔走,见闻广博,著述颇多

  • 居业斋文集

    三十卷。清金德嘉(约1671前后在世)撰。金德嘉,字会公,号豫斋,湖北广济人,生卒年不详。少即笃于学,有志于古文,乡试中举后得安陆教授,康熙二十年(168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纂修《明史》

  • 八代诗选

    二十卷。王闿运(1832-1916)编选。王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时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客曾国藩幕府。后荐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长,兼参

  •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 晏子春秋杂志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 五译合璧集要

    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