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王先生集略
不分卷。明张鸣凤撰。张鸣凤字,羽王,广西临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为官数谪,后为王府官。著有《桂故》等多种。此集为僧超拨所刻。超拨即鸣凤之孙。自称家遗镌集七种,值兵火幸存。因从全稿中录其十分之二,付之剞劂。《桂故》第三书亦在其内。只诗文集及《漕书八论》世无别行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撰者以为,超拨删削无识,往往去其菁华,搴其萧文,已非复鸣凤之旧。此集四库已存目。
不分卷。明张鸣凤撰。张鸣凤字,羽王,广西临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为官数谪,后为王府官。著有《桂故》等多种。此集为僧超拨所刻。超拨即鸣凤之孙。自称家遗镌集七种,值兵火幸存。因从全稿中录其十分之二,付之剞劂。《桂故》第三书亦在其内。只诗文集及《漕书八论》世无别行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撰者以为,超拨删削无识,往往去其菁华,搴其萧文,已非复鸣凤之旧。此集四库已存目。
一卷。明孙丕扬(见《格物图》)撰。他著《格物图》后,复撰此书为讲学用。共分为三篇,一曰《格物工夫》,二曰《良知明辨》,三曰《心学始终》。大旨皆申明《格物图》中之意。
十卷。明赵枢生(生卒年不详)撰。赵枢生字彦材,徽州(今甘隶省徽县)人。据其子赵颐光后跋云赵枢生所著书,皆无锡顾冶排纂成帙。有内编、外编、遗编、别编、赓(续)编,共三十四卷。此别编十卷,则所撰辑故实。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述明季左懋第奉使北上不屈之事。现有《鲁春秋》附刊本。
一卷。清王瑬(1786-1843)撰。王瑬字子兼,初名仲瑬,一字亮生。吴县东洞庭山(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人。王瑬还著有《乡党正义》、《四书地理考》、《钞书刍言》,辑有国朝文述等。王瑬明经文章
二十四卷,清吴颎炎辑。字亮公,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举人。是书首有李慈铭、俞樾、王咏霓、陈遹声各序,正文共辑古今经解二十三种,目的在于帮助科举考试的士人熟悉各种观点。由于辑者学有
二十二卷。明陈继儒撰。陈继儒生平事迹见《邵康节外纪》条。《逸民史》一书杂采自周至元代史传和郡志中的隐逸之士的事迹,编为二十卷。因为《元史》的《隐逸传》太过粗略,故作者又搜取能见到的志铭之类,辑为《元史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就读《四书集注》说法。大旨认为每章总注及说性理处,一概不可缓。章内前后节脉络贯通,或前后章相承照应者,并宜细细玩味,不得随手点画,遗前忽后,抹煞先贤苦心。
三卷。明闪仲侗(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闪仲侗,字士觉,永昌(今云南保山)人。举人。其生卒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四年(1631
八卷。宋江遹撰。江遹,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辛亥十月,立太学生三舍法,分外、内、上三舍。江遹自称杭州州学内舍生,著有《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
九卷。清冯咏(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冯咏字夔飏。江西金溪人。姿性英迈,与兄冯谌、弟冯谦并称“三冯”。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官至开州知府。本编一卷为一集,有:一《江汉集》,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