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联锦诗集

联锦诗集

四卷。明夏宏(1436-1465?)编。夏宏字仲宽,安徽当涂人。官至将仕佐郎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官。请老后居蜀不返。此诗集皆七言律诗,集唐人诗句为之。前人亦曾集唐人诗句,而且篇幅不少,但皆不得唐人之意境。夏宏所集独以对仗为工,多至二百余阙。成绩远远超过前贤。此集首有天顺六年(1462)永新刘定之、南郡汪浩及景泰六年(1455)相台罗绮序文;末有天顺元年(1457)安成国鉴后序。据罗绮序知此书乃成都守进贤陈谷所刻,泸州幕滇云王廷吉复增刊之。前三卷均题“联锦诗集”,末附为“汪佥宪集绣林十二咏”。有明天顺刻本。

猜你喜欢

  • 赐余堂集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

  • 闻见类纂小史

    十四卷。明魏偁(生卒年不详)撰。魏偁,字达卿,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官石城县训导。此书十四卷,分内、外篇,其中内篇十七,皆记人伦文行之足为世法者。外篇七,记神鬼及外国诸事。又有续篇一,皆为杂说。每篇

  • 珍席放谈

    二卷。宋高晦叟撰。高晦叟的字里,生卒年均不详,其生平仕履情况亦无可考。此书所记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书中关于朝廷典章制度沿革,名人掌故,士大夫言行,认为可资后世借鉴者,皆随其所闻见分条载录。某些

  • 四书经学考

    ① 十卷、补遗一卷。续考六卷。明代徐邦佐撰正考,《续考》乃明陈鹏霄撰。邦佐字孟超,钱塘(今属杭州)人,鹏霄字天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考成于崇祯元年(1628),杂抄旧籍,疏漏甚多;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

  • 欣赏编

    无卷数。不著撰人姓氏。在书首徐中行序中称此书为沈润卿撰。经后人佐以《千顷堂书目》考之,乃知为明沈津撰。沈津,字润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武宗正德年间选入太医院。著有《邓尉山志》、《吏隐录》等。沈津

  • 广韵藻

    六卷。明方夏(生卒年不详)撰。方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在杨慎《韵藻》的基础上,删其繁复,又增加了原书不足的部分。但疏漏之处仍较多。唯杨慎书中假借均字为韵字,方夏独改从今文,立

  • 东园友闻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载在曹溶《学海类编》中,所录内容皆宋元间事,检核其文,完全是剽窃孙道易的《东园客谈》,仅改了题名,所以是伪书。详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

  • 吴氏经说

    三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嘉庆五年岁贡生。嗜好读书,经师遗说,无不通览。曾借馆于钱大昕孱守斋,尽读其所藏书。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精核,多前人所未

  • 尚书纂注

    四十六卷。元王天与(生卒年不详)撰。天与字立大。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经学家。天与初习举子业,后乃专心著书。大德二年(1298)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其学宗主朱熹。此书汇总自伪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