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脉望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此《脉望》所从来,长玄君著书大旨可窥已。”此书杂论三教,对于道藏尤为详悉。曹序中称:“余读《脉望》而知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书末龚懋贤跋中亦称:“五邑代传道学,至吾师文肃赵先生始大阐其秘。盖道不外性命……,乃世之谈学者,往往守其粗迹,至稍涉性命,则辄诋之为二氏使人,丑二氏不啻非族,且曰‘道如斯止矣。’惟先生独能张胆明目,公然取二氏与吾儒并颊而称曰‘三氏一至,三圣一人,三圣人一道也。’以是吾侪小子,始得剖破拘挛,略闻性命宗风,而知子思子所以得传道学,特在《中庸》之一书,《中庸》一书,特专在性命之一章,性命一章,特在喜怒哀乐之四言。而以此遂通于颜子不迁,曾子不伤,孟子不动,子贡不得闻。又以此通于仙之养命兼夫性……长玄公,先生之冢嗣君也。趋庭之训,得之更真,闻之独早。其留心性命,盖自垂髫而然,季五十,即屏绝世缘,日夜为收拾人心是务。厌薄书吏,劳苦身心,则丐散局以居。今观所著《脉望》一书,则公之深造性命入彼实际可想矣。愚敢为之说曰‘欲知子思子得孔氏之传,当求之《中庸》,欲知长玄公得文肃先生之传,当求之《脉望》。’”有明刻本及《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崇雅堂集

    十五卷。明钟羽正(1561?-1636?)撰。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崇雅堂集》。是集凡十五卷,诗赋六卷,文九卷。为其门人高有闻、元野

  • 一庵语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其女婿陆稃编。唐枢初号朋垣子,后改号为一庵,故以此为书名。唐枢曾言“良知一拈万到,本末具举,今日只欠躬行”,此编中所录,大致不离此意。但其所谓“躬行”者,也只是师

  • 笋谱

    一卷。宋代僧人赞宁(?-996)撰。赞宁,高氏,卒谥圆明大师,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出家灵隐寺,为宋初九高僧之一。工于诗、画,精通韵律。宋太宗曾召对滋福殿,令其修撰《高僧传》,咸平年间,加右街僧录。

  • 剑草

    一卷。明熊明遇撰。明遇,字良孺,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被劾与东林党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崇祯元年(1628

  • 大乐律吕元声

    六卷。附《律吕考》四卷。明李文利(生卒年不详)撰。李文利字乾遂,号雨山,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庚子(1480)举人,官至思南府教授。是书依据《吕氏春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

  • 易象意言

    一卷。宋蔡渊撰。渊有《周易经传训解》已著录。董真卿谓渊诸书并成于开禧乙丑(1205年)。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注曰“俱佚”,不确。此书载《永乐大典》中,首末完具。《永乐大典》旧本深藏秘府,朱氏未

  • 研北杂志

    二卷。元陆友(生卒年不详)撰。陆友字友仁,又字宅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详见《墨史》。虞集、柯九思曾同荐陆友于朝,后二人去职,陆友亦罢归,元统元年(1333)冬自京师返还家乡,索居吴下,追忆

  • 四书说

    六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清古文家,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求自得之宝文钞》、《尚絅庐诗钞》等。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

  • 剑光楼诗钞

    四卷。词一卷。《文钞》一卷。清仪克中(1794-1835)撰。仪克中,字墨农,又字协一,原籍山西太平(今山西寿阳)人,后居广东番禺县。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少时聪颖,顷刻能作数千言,又能在方寸纸

  • 诗隽类函

    一百五十卷。明俞安期(详见《唐类函》)撰。本书采录皇古至唐代之诗,集为一编。全书分三十六部。约七百七十多类。其书之凡例言:以材具为主,以掇拾为用。故但分门摭录,间附以诗话小说。又称焦竑之语,以为《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