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

十卷。南宋刘昌诗(生卒年不详)撰。刘昌诗字兴伯,清江(今湖北恩施)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第七卷“仙卜”一条,称开禧乙丑(1205)“予窃太常第”,可知刘昌诗于宁宗开禧元年登进士第。后曾为县令、监华亭芦沥场盐课等官。在任华亭芦沥场盐官时,自谓“自卖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寮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惟翻书以自娱,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苟未惬其心,则纡轸而勿敢释,旁稽力探,偶究竟其仿佛,则忻幸亦足以乐,久惧遗忘,因并取畴昔所闻见者而笔之册”(《芦浦笔记》刘昌诗自序),以成是书。因芦浦为华亭芦沥场廨宇之寓所,故定书名为《芦浦笔记》。是书为笔记体裁,一事一记,共一百多条。所记有据,考证精核,多纠吴曾《能改斋漫录》之失,所论泥轼、屏星、金根车、诸葛亮表脱句、孙叔敖碑舛讹、欧阳修误题多心经、杜甫诗错简等,皆有见解。又记张栻悫斋铭,本集不载;黄庭坚咏藕诗,实为胡藏之作等,皆足以资考据。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尤称其记王复死节之事,可补《宋史》之阙。书中亦有附会之处,如涂山启母一条,不能辨《淮南子》之妄,而转引后来荒诞之语以实之,未免失之附会。总起来说,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核之作,可资治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以后,刘昌诗曾捐俸刻于六峰县斋,后传本甚少。清修《四库全书》时,搜集绥安谢兆申传抄丹阳贺氏所藏本,据以排印。今传本尚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旧小说》收入二则。清人又作《卢浦笔记校》一卷,可资参阅。1986年张荣铮、秦呈瑞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西园存稿

    四十三卷。《附录》二卷。明张萱(约1595前后在世)撰。张萱,字孟奇,号九岳,别号西园。博罗(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年(1582)举人,授殿阁中书。在任期间曾重编《文渊阁书目》,弥补前人的缺

  • 毛诗名物考

    六卷。清牟应震撰。应震字寅同,山东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由禹城训导升任青州教授。书前有作者自序与孟广均序。据二序,知作者自童年即喜考校名物。应震与其族兄弟松岩、陌人讲解

  • 南征纪程

    一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号玉圃。大兴(今北京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锡扬通道。除本书外,尚著有《台湾使槎录》、《中州金石考》等。《南征纪程》记载康熙六十一年黄叔璥任监

  • 朱子奏议

    十五卷。朱吾弼编。朱吾弼,明代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字谐卿,号密林。万历乙丑(1589)进士,官南京御史,有直声,时因抗章申理,忤权贵,遂移疾去,后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

  • 高明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于学修,黄之壁纂。于学,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监生,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4)任。旧志始于嘉靖间,康熙八年(1669)县令鲁杰复修,十一年(1672),清朝廷诏令所在有司各辑

  • 东山存稿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曾预修《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

  • 诗学女为

    二十六卷。清汪梧凤(1726-1771)撰。汪梧凤,字在湘,号松溪,歙(今安徽歙县)人。少而好学,曾师从方如、刘大櫆,又与戴震、汪肇龙同学于江永门下。二十二岁补学官子弟,三十六岁贡入太学,三应省试而不

  • 白田杂著

    八卷。清王懋竑(详见《朱子年谱》)撰。白田,为懋竑之号。是书皆其考证辩论之文,较之《朱子年谱》,用力颇深。如易本义九图论家礼考,皆反复研究,参互比较,持论精确,新颖,为先儒所未发。其引史互证,拾遗补阙

  • 春秋世族谱

    一卷。清陈厚耀(详见《春秋长历》)撰。杜预《春秋释例》中有《世族》一篇,载春秋周王室及列国诸侯大夫世系,但此书宋以后即湮没不见。陈厚耀据孔氏《正义》所引,并旁参他书,作此以补杜书。其书体例为表格体。首

  • 周易可说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