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拟雅》,别为此释例三篇以冠于首。《拟雅》已无传本,仅此《释例》三篇得以传世。三篇一是《转注释例》,二是《假借释例》,三是《会意、形声、指事、象形释例》。其释六书,谓象形之字皆为隶变而失其真;谓谐声有专谐声不会意及谐声兼会意之不同;谓会意有两字三字四字合为一字之分;谓假借有引申之假借依声托事,有不依声而从形近之假借,有不依事而但托声之假借。以上说法虽无新意亦无谬误。言及指事,则谓“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之外,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青黄赤白之类,均为其例,竟混指事、象形、会意而为一。至于转注,则谓许氏惟以部类建首,转注为六书之纲领,或在上下,或在左右。如日月金木之类偏旁在左者,皆左为转注,右为谐声;隹鸟皮邑之类偏旁在右者,皆右为转注,左为谐声;山雨西高之类部首在上者,皆上为转注,下为谐声;其旦巫几之类部首在下者,皆下为转注,上为谐声,竟混谐声转注而为一。是书有传抄本。

猜你喜欢

  • 墨花香馆诗存

    八卷。清庆康撰。生卒年未详。庆康字健侯。满洲正蓝旗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官至直隶候补道。庆康先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两试春官不第。同治元年(1862)由都察院京察一等,简授

  • 台州丛书己集

    十二种,四十八卷。民国杨晨编。杨晨字定夫,浙江黄岩人。辑有《续台州丛书》、《台州丛书续集》。本丛书收台州宋人著作三种,元人著作九种,均为诗文集。其中宋吴芾《湖山集》十卷、宋陈耆卿《筼窗集》十卷、元丁复

  • 易义古象通

    八卷。明魏浚(生卒年不详)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松溪(今福建松溪)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除本书外,还著有《方言据》、《西事珥》、《纬谭》、《峡云阁存草》等书。此

  • 周易大象应大学说

    一卷。清高赓恩撰。高赓恩字曦亭,河北宁河人,光绪进士,官至太常卿。作者认为,《周易》各卦中的大象有许多与《大学》相为呼应,可以互解。于是将《大学》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左传札记

    七卷。清钱绮(1797-1858)撰。绮字映江,号竺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好钻研《左传》,深思博考,有所心得,就写于书眉上,定为七卷,成《左传札记》。其中分总札、条札、石经札数种。论非一事、

  •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曾任江苏嘉定教谕。与戴震同学于江永,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所束缚。对古代名物的考订,绘图列表,便于稽寻。谓《禹贡》扬州的

  • 书经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说解《尚书》,颇多精当见解,如谓《尚书》之“禋”非《周礼》之“禋”,“类”非《周礼》之“类,五服、五章亦不以周制解虞制;因《周礼》日月辰次,正《泰誓》十三年为

  • 三才考略

    十二卷。明庄元臣(生卒年不详)撰。庄元臣字忠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隆庆二年进士。本书为备科举答策之用。分十二门。皆摭《通典》、《通考》诸书编辑而成。其目录列乐律为策九,而书中却为第六。漕河列第十

  • 续复古编

    四卷。元曹本(生卒年不详)撰。曹本字子学,大名(今属河北)人。尝为都昌丞,调官京师,出佐信州幕府。是书为订补张有《复古编》之作,体例悉仍《复古编》之旧,而字数大增:张书二千七百六十一字,是书六千零四十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