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鉴地理通释

通鉴地理通释

十四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淳祐进士。历任西安主簿、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尚书兼给事中等。博洽多闻,于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韵学无不造诣精深,而于史地考证之功尤为切实可据。著有《汉书艺文志考证》、《汉制考》、《通鉴地理考》、《通鉴地理通释》、《玉海》、《词学指南》、《深宁集》等,凡二十余种,六百余卷。是书以《通鉴》所载地名,异同沿革,最为纠纷。而险要厄塞之措置,则每关国家之防御成败,因各为条例,厘定成编。卷一至卷三为历代州域总叙;卷四为历代都邑考;卷五为十道山川考;卷六为周形势考;卷七为名臣议论考;卷八至十一为七国形势考;卷十二为三国形势考;卷十三为晋宋齐梁陈形势考、河南四镇考;卷十四为东西魏周齐相攻地名考、唐代河湟十一州考、后晋十六州考。虽题曰《通鉴地理通释》,所考并不限于《通鉴》所载地名,实是泛考古今地理。征引浩博,考核精确,叙山川险要、战守利害,尤得要领。元刊明正德三年(1508)修补本收入《玉海》,尚有浙江书局本,成都省古堂本同被收入。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收入《学津讨原》中。汲古阁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影印本收入《津逮秘书》中。另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学海类编》本。

猜你喜欢

  • 沈四山人诗录

    六卷。《附录》一卷。清沈谨学(1799-1847)撰。沈谨学字诗华,又字秋卿,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其人一生务农,为诗自悦,以陶冶风物,抒发胸怀,即使为人佣耕,生活困苦,仍歌啸自如,以致穷困而死。《沈

  • 春秋三传纂凡表

    四卷。清卢轩撰。卢轩字素功,一字六以,号日堂,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著有《日堂文钞》等。此书将“三传”中论及《春秋》书法之处江集列表,经文直书,传文横书,

  • 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

  • 暗然堂类纂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 历代相臣传

    一百六十八卷。明魏显国撰。显国字汝忠,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除该书外,尚有《儒林全传》、《历代守令传》、《元相臣传》。《历代相臣传》一书主要记历代宰相事迹,书中材料大

  •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

  • 史学丛书

    ①九十三种,一千七百七十一卷。广雅书局编,南海廖译群总校。张之洞总督两粤时,于番禺开设广雅书局,所刻以史学著作为多,其意盖在于集成史藏。后广雅书局按四部辑收部分所刻书,成《广雅书局丛书》,上海书坊又择

  • 方舟经说

    六卷。李石(1108-?)撰。李石字知几,号方舟,资阳(今属四川)人,南宋经学家。少从苏符游学,绍兴进士乙科,为成都户。绍兴二十九年(1159)赵逵荐为太学博士,因直性径行,不附权贵,后罢为成都学官,

  • 小尔雅补义

    一卷。清王贞撰,门人张其维、汪昌言校。贞字彦明,号月池,江西婺源县人,尚著《夏小正小笺》。是编卷首有同治癸酉(1873年)三月王氏自序。其所补释之本为宋咸注本。书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

  • 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的全称,见“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