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醉画图

醉画图

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原名廖燕生,字人也,又字紫舟,广东曲江人。生于明亡清初之际。清初戏曲作家。其性格简傲,屡应科举不第,一生抗节不仕,以教馆为生,靠卖文笔维持生计,布衣终身。曾有县令想用重金求得他所写的一首诗,然终不可得。工古诗文辞,兼工戏曲杂剧创作,善草书,其形状如“古木寒石”。尤兼善文辞论辩,文笔疏隽。所论及观点鲜明。强调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如论知识源泉不在于书本,而在于客观事物,所谓“天地万物”是一本没有字的书,人们从它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著述有《二十七松堂集》二十二卷,另有二十卷本。因廖燕有室名曰:“二十七松堂”,故为此集名。另著有《柴舟别集》为杂剧总名,包括《镜花序》、《醉画图》、《诉琵琶》、《续诉琵琶》四种杂剧。皆以作者生活经历、琐事借古人语言以自喻。属独创体裁。戏曲作家徐爔作《写心杂剧》时承用此体。《醉画图》一剧根据“二十七松堂”壁上所画的“杜默哭庙”、“马周濯足”、“陈子昂碎琴”、“张元昊曳碑”四个图象,写作者独坐饮酒,苦无知己相陪,于是面对古人图像而痛饮。借古人之忧闷,发自己之牢骚。此剧受邹兑金《空堂话》一剧影响,是为哀悼明王朝灭亡而作。有《柴舟别集》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猜你喜欢

  • 衡山县志

    ①六卷。明刘熙修,何纪纂。刘熙,南昌人,曾任衡山县知县。何纪,马平人,曾任衡山县教谕。民国十三年(1924)邑人康和声于京师图书馆见明弘治元年所修《衡山县志》,手抄携归湘垣,适同邑赵恒锡长省政,见而叹

  • 金石续录

    四卷。清刘青藜撰。刘青藜(1664-1709),字太乙,襄城(今属河南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改庶吉士。本书乃其家藏金石诸刻,各为题跋。其子刘伯安,最后编撰成书。卷首有其弟刘青震作序。书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稗传

    一卷。元徐显撰。徐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提要》考其当为绍兴(今属浙江)人,而寓居于姑苏(今江苏苏州)。《稗传》亦称《稗史集传》,记载元末文人儒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

  • 俗言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惇,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两上议大

  • 视履类篇

    二卷。明李同芳撰。同芳字济美,号晴原,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该书乃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叙其生平善迹。书分四十门,每门题目皆取佳名为之,明显寓有自美自誉之意。这类

  • 宝盘斋石刻

    一卷。清王福田得宋人书双钩本。其从子王锡寿刻石。王福田字心耕,为著名书家张叔未之友。王锡寿字瑕斋。藏周史颂铜盘,王福田以为斋名。此本为宋人二诗,经梁同书鉴定认为是苏东坡手迹,但观此书行笔单弱,气象迫促

  • 夏小正通释

    一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道光间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有是书及《经尘》、《清书录》、《称谓录》、《金石书画题

  • 程氏考古编

    十卷。见《考古编》。

  • 南通方言疏证

    四卷。孙锦标撰。锦标字伯龙,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县)人。是编卷首为例言及孙氏共和元年(1912年)自序,次为旧《通州志》所录方言原文。卷一为释天、释时、释地、释水、释火、释宫、释亲、释戚、释妇女、释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