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常谈

释常谈

三卷。佚名撰。书成于宋代之前。所辑录多为史籍中的称谓、成语等。每条均解释语意,考辨典故,颇有条理。有1927年武进陶氏刊《百川学海》本。

三卷。撰人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著录《续释常谈》二卷(当为二十卷),谓其书为龚颐正撰,又谓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撰人名氏,今故以续称。据此可知,此书之作在龚颐正之前,当出自北宋人之手。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陪佳客之谈谐,与儒士之言论,理涉隐谕,不究津涯,几至面墙,真可痛惜,遂采古经之秘义,掇前史之奥词,”撰述成编,“随目注解,总得二百事,名曰《释常谈》。”今检其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仅记投笔、甲第、玉润、东床、狐假虎威、铜臭、风马牛等一百二十六事,或是后人病其冗滥有所删除,或是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不得而知。明人谢肇淛《文海披沙》评价此书时说:“其中援引芜陋,极有可笑。至以鹅为右军,筋为赵达,盲为小冠子夏,患瘿者为智囊,醉为例载,觅食为弹铗,五迁为盘庚,子死为丧明,聋为纩,皆谬误不经,似村学究所为,其引负荆一段,尤以打鼓上场人语也”(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清修《四库全书》时,亦谓其书记载谬误颇多,“如谓程普为程据,谓夫妇不睦为参商,谓戴帽为张盖,卸帽为倾盖,谓凤兮凤兮为孔子之语,谓屣步为不乘鞍马,谓膏肓之疾为晋悼公,谓秦医为卢医,谓董宣封强项侯,谓饮酒烛灭为绝缨,谓自称己善为自媒。齐东之语,展卷皆是,尚不止谢肇淛之所摘”(《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基本上否定了此书。书中记载当时常言俗语之意,或许是当时某些地区流行的方言俗语,而与通行语言大相径庭,亦未可知。读其书,或可了解当时语词之不同,或可广见闻,不可尽废矣。《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谓“灾黎祸枣,流传五六百年,说事事不可理诘者矣”,其意义正在于此。今传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格致丛书》、《说郛》、《五朝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居家必备》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写韵楼诗集

    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琼仙(1768-1803)撰。吴琼仙,字子佩,号珊珊,江苏震泽(属江苏吴江)人,吴义伦之女,待诏徐达源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大诗人袁枚亲自过访,认为她有徐淑(东汉女诗人)之才

  • 史纠

    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丰芑,太仓(今江苏常熟、嘉定一带)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讫《元史》,各为一编。篇末附《书史异同》一篇、《新旧唐书异同》一卷

  • 字略正讹

    不分卷。清王茂松(其生平著述不详撰。王氏为贵州人。此乃为诸生编撰的正字体正字音之书。所收有:伍泽梁《六书大义》、许汉昭《字体诀》、《字典辨似》、《字体正讹》、《帖字》、《俗音正误》(一曰平误读仄,二曰

  • 行素草堂金石丛书

    二十二种,一百四十卷。清朱纪荣编。朱纪荣刻有《槐庐丛书》、《经学丛书》,其生平事迹详见前书之介绍。金石之学始于六朝,南朝梁元帝集录碑刻,编《碑英》一百二十卷,是为金石学最早著作,至宋代而兴盛,迄清代而

  • 黄山史概

    一卷。清陈鼎撰。陈鼎,字定九,江苏江阴人。《黄山史概》昭代丛书本,共一卷。兹篇不分门。所载,三十六峰之外,更有七十二峰。所载崖则十有七。溪二十有四。泉十有九。潭十有二。石室五。台六。沟二。坪二。井二。

  • 图书纪愚

    一卷。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福建莆田人。曾作过教谕之官。生卒年不详,大体在成化、弘治间(1405-1505)。朱彝尊《经义考》把他列于嘉靖之末,大概是因为没有看到本书的原故。该书首载太极、河、洛

  • 滨州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杨容盛修,杜等纂。杨容盛,吴县(今苏州)人,监生出身,康熙年间任滨州知州。《滨州州志》,明泰弘间有旧志二,一梓传,简编五六十页;一笔记,仅百页,极陋略。后皆散亡。万历十一年(1583

  • 经述

    三卷。清末林颐山撰。颐山字晋霞,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官江苏某县知县,任南菁书院山长。此书释《周礼》曲章文物及词语为多,其中“释井田”三条,“释赋税”

  •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

  • 葬书

    一卷。旧本题晋郭璞(详见《尔雅注》)撰。《葬书》是否为郭璞所著,古来众说纷纭。《晋书·郭璞传》、干宝《搜神记》等不少著作记述郭璞占筮、相墓的故事,特别是郭璞于暨阳择地葬母预卜虽近水而水将远退,(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