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篇

隶篇

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清翟云升(生卒年不详)撰。云升字文泉,又字舜堂,掖县(今属山东)人。桂馥弟子,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采取汉魏以来金石砖瓦等器物上的隶字,各依其偏旁,按照《类篇》的体例分部编次,详注其字义、正借别体、驳文,并参以各家所释,至为精审。南宋以后集隶字为书者皆以韵目分部,对于字的偏旁同异未能详析。翟氏以为六书肇于偏旁,由篆变隶,去繁趋约,非偏旁无以观其变,非分别部居无以观其变之变。翟氏此书与项怀述的《隶法纂要》,虽然同是改以韵分部为以部领字,但是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翟氏旨在探求隶变规律,而项氏则以之作为剿袭《隶辨》的手段。翟氏还别撰《金石目》于卷首,载其建造之年月日及出土之地、收藏之人、重摹之本;又撰《偏旁》及《变隶通例》于卷末。《偏旁》以《说文》小篆部首为纲,以隶字偏旁分注于下;《变隶通例》则以隶字偏旁为纲,以小篆之字分注于下。前为篆同而隶异者,后为隶同而篆异者,篆隶对照十分明晰。《隶篇》十五卷书成以后,金石文字不断有所发现,翟氏则续之再续,各为十五卷。所据者皆为拓本及可信之摹本,凡仅见著录诸书之字,无拓本流传,以及重刊移写渐失本真,概不编入。其字则以摹代临,皆手自双钩,豪芒必谨,若有点画疑似之处,宁缺勿滥。较之刘球屡以临写入书,顾蔼吉但凭刻本临摹,则极其精审。分部虽一遵《类篇》,亦不无改进。《类篇》一字往往叠见数部,翟氏则揆以《说文》,各主所属;《类篇》不收同音假借之字,翟氏则按偏旁系于本部,而著其所通;若为《类篇》所无而确有其字者,则备录以当本字;字之有损益讹误而隶体不同,则备录以证其所当然;至于《类篇》所误之字,如以“皓”字从“白”,“涼”字从“”,悉据隶体加以改正。然考核偶疏,千虑之一失,亦所难免。是书翟氏自刊于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称五经岁遍斋刻本。

猜你喜欢

  • 东莞县志

    ①十四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哲、陈之遇纂。周天成,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举人,雍正四年(1726)知县。雍正八年(1730)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邑人邓廷

  • 南川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黄际飞等修,周厚光纂。黄际飞,曾任南川县知县。周厚光,邑人。南川县志创于县令张晅,备体于县令蒋作梅,续于县令魏崧,兹编则为续魏志而作,《南川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此志列目纷

  • 东郭记传奇

    二卷。明孙仁孺(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孙仁儒号峨嵋子,亦称白雪楼主,四川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为无名氏作。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卷首序文署款云“峨嵋子书于白雪楼”,末有方印

  • 四书典制汇编

    八卷。清胡抡撰。胡抡字应麟,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书首有胡抡自序,略言《朱子章句集注》,其中大经大纬,未及详悉。朱子非不欲其详,圣贤立言大体在挈其大纲。至于条分缕析,则在其人考求而自得。因遇经史中

  • 骈志

    二十卷。明陈禹谟(生卒年不详)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万历中由举人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曾采掇诸书琐事隽语,著《广滑稽》三十六卷。并有《经籍异同》行世。本书摘取古事之

  • 宋文钞

    不分卷。明查志隆(约1574前后在世)编。查志隆字鸣治,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左参政。本书仅从《宋文鉴》等书摘录而成,收而不能赅,别裁又不精审,无甚

  • 读尹文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1895-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六种。在先秦名家著作中,以《尹文子》最为清晰。然书中亦有许多错误。鸿庆引征文献,校订《尹文子》十二条,颇为精详。如在《大道上篇》“故

  • 东莞学案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 春秋例要

    一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此书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原书本与崔氏《春秋本例》合为一书,通志堂本《本例》误析目录为一卷以足《本例》二十卷之数,而未刻入此书。崔氏《自序》

  • 学寿堂丛书

    十二种,八十九卷。清徐绍桢(详见《四书质疑》)撰辑。该丛书所收有经类、史类、算学类及诗集;而除徐绍桢自撰者外,尚收有其父徐灏及他人著作。十二种为《通介堂经说》三十七卷(徐灏撰)、《乐律考》二卷(徐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