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雷刻四种

雷刻四种

六卷。清雷浚撰辑。雷浚生卒年不详,字深之,江苏吴县人。早年受业于江明经沅之门,为学古堂斋长。研治小学,颇有根底。钮树玉曾撰《说文新附考》一书,虽收录新附字四百零二个,然而于经典中所遗之字并没收录完全。雷浚便用《说文解字》与《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进行校核,寻觅《说文》中漏收之字,从《大学》中发现九字,《中庸》中发现十二字,《论语》中发现四十四字,《孟子》中发现七十六字,共一百四十一字,皆为《说文》中所不载,也为钮树玉书所漏录。雷浚还用钮树玉的方法,从历代经典,字书中广泛收录俗字,汇为《说文外编》十五卷。许慎《说文》引述经文是为了训释字义,而不是为了诂经,因而所引的经文有的用的是本义,有的用的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对此后人有所不察。加之许慎引证经文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均末说明,故使后人无所适从。雷氏发现许慎引述经文的规律有三:一是引经文训释本义,二是引经文训释假借义,三是引经文训释引申义。雷浚《说文引经例辨》对《说文》引经各条逐一进行分析,使许慎的训释更为完善,字义更为准确。王筠《说文释例》对许书作了全面分析,雷浚此书则专论引经。雷氏之书堪与王氏之书媲美。另雷氏还收录了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治音韵学多有所得,然文多散佚,雷浚辑其佚文散帙,而成《刘氏碎金》一书附刊于后。《雷刻四种》目录:清雷浚《说文引经例辨》三卷,《说文外编》十五卷,《补遗》一卷,清顾广圻《重刻说文辨疑》一卷,清刘禧延《刘氏碎金》一卷。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雷氏家刻本传世。

猜你喜欢

  • 王氏书苑

    十卷。明王世贞编(生平见《弇山堂别集》)。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其抚郧阳时,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因遇洪水而漂失。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翻刻于金陵,题曰《王

  • 论语郑氏注残卷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

  • 礼记大学篇古微

    三卷。清易顺豫(生卒年不详)撰。顺豫字叔田,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光绪进士。易顺鼎之弟。是书认为《大学》为教太子之学。孔子的七十弟子,以为《大学》将废,惧后世天子不再知以《大学》教其太子,以致太子

  • 定襄县补志

    十三卷,图一卷。清郑继修、王仲焘修,邢澍田纂。郑继修字子敬,河北广宗县人,出身禀贡,光绪三年(1877)任定襄知县。六年(1880)去职。王仲焘,古莱县人,光绪六年任定襄知县。邢澍田,邑人,诰授奉政大

  • 拊掌录

    一卷。元宋元怀撰。宋元怀,自号冁然子,生平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拊掌录》所记,皆一时可笑之事。前有自序,后有至正丙戌华亭孙道明跋。自序谓补东莱吕居仁《轩渠录》之遗,故书名为《拊掌录》。今观其书,凡三十则

  • 道山集

    六卷。明郑棠(约1414前后在世)撰。郑棠字叔美,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官翰林检讨。著有《道山集》。是集凡六卷。首卷为赋,卷二为辞、颂、铭、赞及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

  • 销夏部

    见《销夏》。

  • 平谷县志

    三卷。清任在陛原修,李柱明纂,项景倩续修,朱克阅再续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嵩县举人朱克阅任平谷知县,四十二年(1777),设局修志,以雍正六年(1728)任在陛旧志、项景倩续修为底本,继而续之,

  • 石门诗集

    一卷。(一名霞居集)明高縠撰。高縠,字宗臣,号石门,又号髯仙,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少谷郑善夫居鳌峰北,从之游者九人,乡党目为十才子。高縠居首,傅汝舟次之。是集卷首

  • 使楚丛谭

    一卷。清王昶撰。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字琴德,江苏青浦人(今上海市),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湛深经术,娴于政事韬略。时号通儒,学者称阑泉先生。著述宏丰,著有《